漏转铜龙夜未残,即持白简立朝端。
宰臣不喜忠良士,始信言官自古难。
漏转铜龙夜未残,即持白简立朝端。
宰臣不喜忠良士,始信言官自古难。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古代官场的复杂与险恶。首句“漏转铜龙夜未残”,以铜龙漏刻象征时间的流逝,夜晚尚未完全过去,隐喻着政治斗争的持续与不息。次句“即持白简立朝端”,“白简”为古代官员所持的竹简,此处借指官员在朝廷中的正直立场,表明诗人对坚守正义的官员的敬佩。
接着,“宰臣不喜忠良士”,揭示出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忠良之士往往不受宠幸,暗示了政治环境的残酷与不公平。最后,“始信言官自古难”,点明了作为谏官的艰难处境,他们需要在维护真理与迎合权贵之间做出选择,凸显了古代官僚制度中言论自由的稀缺与珍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官场的复杂性,以及忠贞之士面临的挑战与困境,表达了对坚守正义者的敬仰和对公正政治的渴望。
居恒夸我,道黄山胜处,峰峰奇绝。
十载仳离辞故隐,磨尽鞋芒冠铁。
却向尘中,凝思霞外,颐朵西施舌。
行行掉首,九牛难挽归辙。
知汝已佩苍精,朋游莫讶,轻作人间别。
三十六峰从此去,快浴朱沙汤热。
鹭羽为蓑,麂皮作荐,坐抚孤松拙。
笑看足底,晴云铺海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