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夕闻雁》
《春夕闻雁》全文
宋 / 宋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声繁知并举,阵急想斜分。

臆饱江南稻,身随代北云。

足书烦远寄,箭道怯虚闻。

口噤悲黄鹄,相望不及群。

(0)
注释
声繁:形容声音众多。
并举:一起应对。
阵急:战事紧急。
斜分:短暂的安宁。
臆饱:满心向往。
江南稻:江南的稻米。
身随:身体跟随。
代北云:北方的风云。
足书:远方的书信。
烦远寄:劳神费力地寄送。
箭道:箭矢传递的消息。
怯虚闻:害怕听到空洞的消息。
口噤:悲伤得说不出话。
悲黄鹄:像黄鹄一样悲哀。
相望不及群:只能望着,无法融入群体。
翻译
声音繁多时懂得一起应对,战事紧急时希望能有片刻安宁。
满心想着江南的稻米丰饶,身体却随着北方的风云飘摇。
远方的书信劳神又费力地寄来,听到箭矢传递的消息内心恐惧空洞。
悲伤得说不出话,如同黄鹄哀鸣,只能独自望着,无法融入群体。
鉴赏

这首诗名为《春夕闻雁》,创作于宋代,由宋祁所著。宋祁,字子京,号荔斋,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以其诗词著称于世。这首诗通过对春天黄昏时分听到归雁叫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声繁知并举,阵急想斜分。" 这两句描写了雁声连绵,不断地传来,让人知道雁群正在快速飞行中,诗人通过这种景象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遥远。

"臆饱江南稻,身随代北云。"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从江南到代北(今山西北部及河北一带),由温暖的稻田到寒冷的北方云雾,诗人跟随着季节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而转移。

"足书烦远寄,箭道怯虚闻。" 这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他希望通过书信来传达自己的心意,但书信的传递往往不易,而且信息也可能会被误解或传达不准确。

"口噤悲黄鹄,相望不及群。"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遥远的雁群无法相见的哀伤感慨,以及面对自然之美而产生的孤独与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对春夜听闻雁声的情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和对于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出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自然美景的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宋祁

宋祁
朝代:宋   字:子京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生辰:998~1061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遂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道碑。天圣二年进士,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
猜你喜欢

岁暮祀太庙斋宿翰林奉简胡杨二学士·其二

吏散蚤休衙,斋居夜不哗。

盍簪频剪烛,清坐屡供茶。

词赋相如好,才情水部誇。

余生今五十,已觉鬓先华。

(0)

春日随驾出却世偶过田家·其一

东风被原野,草木亦滋荣。

脉脉泉流响,喈喈时鸟鸣。

老翁扶杖出,稚子把犁耕。

民俗安浮朴,熙然乐太平。

(0)

端午赐宴观击毬射柳·其二

凤辇乘时动,宁辞阅武勤。

柳间千骑合,花外两朋分。

羽箭凌飞电,金毬度綵云。

年年端午节,荣遇沭深恩。

(0)

小景五首为杨少傅东里作·其三山水

幽岑澹碧霭,古木生夕阴。

泉石契清赏,云林谐夙心。

即此得逍遥,悠然豁烦襟。

(0)

潇湘竹二绝为谢大尹尊甫尚哲题·其一

论文作赋与吟诗,还忆当年游泮时。

一任京华今皓首,何如萧散在东篱。

(0)

七夕喜晴

尽说穷阴七月多,忽惊此夕见明河。

欲令霄汉星辰会,不遣阳台云雨过。

士女茶瓜争乞巧,天孙机杼暂停梭。

可惭独守潘生拙,圜圄诗成只自歌。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