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辇乘时动,宁辞阅武勤。
柳间千骑合,花外两朋分。
羽箭凌飞电,金毬度綵云。
年年端午节,荣遇沭深恩。
凤辇乘时动,宁辞阅武勤。
柳间千骑合,花外两朋分。
羽箭凌飞电,金毬度綵云。
年年端午节,荣遇沭深恩。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端午节期间皇家赐宴的壮观场景,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宫廷中的节日活动与皇家的奢华生活。
首句“凤辇乘时动”,以“凤辇”象征皇家出行的尊贵与威严,巧妙地将时间与行动结合,暗示了端午节这一特定时刻的皇家活动即将展开。接着,“宁辞阅武勤”一句,表达了即使在享受盛宴之时,皇家也不忘军事训练与武备的准备,体现了古代帝王对国家安危的高度重视。
“柳间千骑合,花外两朋分”描绘了宴会上的场景,千骑在柳树之间汇聚,两组队伍在花丛之外分列,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雅致的氛围。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组织的精细,也预示着即将进行的击毬和射柳活动的激烈与精彩。
“羽箭凌飞电,金毬度綵云”则直接描述了击毬和射柳的场面。羽箭如同闪电般迅速,金毬在空中划过一道道绚丽的轨迹,这些生动的比喻不仅展现了活动的快速与技巧,也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最后,“年年端午节,荣遇沭深恩”总结了整个场景的意义,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以及对皇家恩赐的感激之情。每年的端午节,不仅是庆祝与娱乐的时刻,更是皇家恩泽百姓、彰显皇恩浩荡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明代端午节赐宴期间的皇家活动盛况,既体现了节日的欢乐与热闹,又蕴含了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和对皇家恩典的感激之情。
芷葺莲巢唤客游,芦鞭席帽为君留。
未论吹水堪添酒,且要移床学枕流。
乍霁却阴梅酿雨,暂暄还冷麦催秋。
石湖也似西湖好,烦向苍烟问白鸥。
枝南枝北玉初匀,夜半颠风卷作尘。
春梦都无三日好,一冬忙杀探梅人。
绿橘生西山,得自髯翁家。
云此接活根,是岁当著花。
俛仰乃十霜,垂蠹纷相遮。
芳意竟寂莫,枯枝谩槎牙。
风土谅非宜,翁言岂予夸。
会令返故山,高深谢污邪。
石液滋旧根,山英擢新葩。
黄团挂霜实,大如崆峒瓜。
当有四老人,来驻七香车。
择对鸣珂里,宜家驷马门。
肃雍成孝敬,燕喜助平反。
阅世弥三寿,还乡忽九原。
松风摇草露,愁绝后堂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