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始无尘,边声四散闻。
浸河荒寨柱,吹角白头军。战马龁?草,乌鸢识阵云。
征人心力尽,枯骨更遭焚。
久雨始无尘,边声四散闻。
浸河荒寨柱,吹角白头军。战马龁?草,乌鸢识阵云。
征人心力尽,枯骨更遭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后的荒凉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后废墟与士兵凄惨的心境。
"久雨始无尘"一句,以久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平静,但这平静并未带来尘埃的清洗,而是另有所指。接下来的"边声四散闻"则表明战事频传,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显示出战争的普遍性和紧迫感。
"浸河荒寨柱"中的"浸河"可能是指一条被战火破坏了的河流,而"荒寨柱"则形象地描绘出被战争毁坏的边塞。紧接着"吹角白头军"中,"吹角"显示出战争的号角声响,而"白头军"则是对老兵们的一种哀婉描写,他们在战火中已显得苍苍白发。
"战马龁?草"一句,以战马为喻,表现了战争带来的荒凉和生命的凋零。"?草"可能指的是野草,这里象征着生长与毁灭的轮回。而"乌鸢识阵云"则通过乌鸢(一种鹰类鸟)识别战场上的阴霾之云,来暗示战争的残酷和无处不在的死亡气息。
最后两句"征人心力尽,枯骨更遭焚"极其沉痛地表达了士兵们的心力耗尽,以及战争带来的毁灭性破坏。"枯骨"象征着生命的消亡,而"更遭焚"则显示出连死者也未能得到安宁,反被焚烧,这是对人性的极大羞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战争后果的描绘,展示了战争所带来的毁灭性影响以及士兵们的心灵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