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仙居物象饶,道成丹熟昼升霄。
岩前宝磬转松韵,洞口灵池应海潮。
崖折百花迟日晚,鹤归清夜唳声遥。
登临渐到希夷境,手拂行云度石桥。
千古仙居物象饶,道成丹熟昼升霄。
岩前宝磬转松韵,洞口灵池应海潮。
崖折百花迟日晚,鹤归清夜唳声遥。
登临渐到希夷境,手拂行云度石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道家意象和自然美景。开篇"千古仙居物象饶,道成丹熟昼升霄"两句,设定了一个历经沧桑而不朽的仙境,其中物产丰饶,道家的修炼已臻至高峰,以至于丹(指内丹或灵丹)已经成熟,可以在白日里飞升到天界。这两句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达到了精神层面极致的氛围。
接着"岩前宝磬转松韵,洞口灵池应海潮"一联,则具体描绘了仙境中的景象。宝磬(即磐石)在岩前转动,发出如同古松树发出的悠扬声音,这不仅形容了自然之声的美妙,也暗示着这里是修炼静心之地。而洞口的灵池,则似乎与远方的大海相呼应,以此来表达仙境内外息息相关,既有静谧又蕴含着广阔无垠的意境。
中间两句"崖折百花迟日晚,鹤归清夜唳声遥",则描绘了一种在仙境中的时光流转和生灵活动。崖边的百花因地势高耸而显得日落较晚,这里可能指的是时间在仙境中流逝的不同;而鹤归清夜,则是仙境中的生命活动,鹤唳声遥,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孤寂感。
最后两句"登临渐到希夷境,手拂行云度石桥"则写诗人自己在仙境中登高临眺的经历。诗人逐渐接近了一个难以企及的境界,用手拂去行走时所遇到的云雾,以此来形容诗人的精神境界已经超脱尘世,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仙境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凡尘、追求永恒之境的向往。
秋堂展旧题,长啸呼茗汁。
清吹高寥寥,新桐翠犹湿。
幽居懒可恕,万事忘亦得。
看君掉尘鞅,学道心最急。
高天瞻龙鸾,破灶远鹅鸭。
留客酒满盆,蔬果不用羃。
坐久林月生,半酣双脚赤。
微吟昔年句,俯仰惭虚白。
似僧馀须髯,为儒负巾帻。
漫兴无风雅,取代四生泣。
虫叶镌窗阴,蜗涎篆墙缺。
念惟酬故人,何当问辞客。
多谢张长公,斯文乃遥集。
芙蕖开方塘,晨朝倚轻飔。
有如翠幕中,秦女卷红衣。
玄天一滴露,夜气杳微微。
浮荣笑朱槿,假色羞戎葵。
我来高柳阴,默坐观盛衰。
畏此芳香散,却扇不敢挥。
鱼鸟日亲狎,怊怅归田迟。
蒲荒菱复少,池上含空悲。
秦王索赵璧,举国莫能完。
相如睨殿柱,猛气冲危冠。
归逢廉将军,煦妪有好颜。
两虎不私斗,丸泥封函关。
奄奄曹李徒,竟死持两端。
如彼千岁狐,伏匿辞抨弹。
道远识良骥,鸟多知孤鸾。
恻怆无衣子,谁为共岁寒。
影与我为双,无解此㷀然。
孤斟劝我影,终胜监史间。
缸花艳深杯,起舞聊偏仙。
欣戚两何为,我上不有天。
天岂让一夫,久处安排先。
乘流且安行,遇坎当徐还。
庶几风波中,养此草木年。
不见桃李花,去去无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