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肇开辟,江山谁主盟。
岸深沙走白,石秀水含清。
鱼自春来美,猿虽晓不惊。
汀洲生杜若,薄欲采其英。
天地肇开辟,江山谁主盟。
岸深沙走白,石秀水含清。
鱼自春来美,猿虽晓不惊。
汀洲生杜若,薄欲采其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山自然景色的图画,通过对比和意象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开篇“天地肇开辟”,直指创世之初的宏大场面,设定了整个诗歌的壮丽格调。“江山谁主盟”则是对这自然美景的一种提问,也隐含着诗人对于理想领袖或英雄人物的渴望。
接着,“岸深沙走白,石秀水含清”,通过对江岸、河沙和石头的描写,再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纯净的自然环境。这里“岸深”暗示了时间的悠长和历史的沉淀,而“沙走白”则是对流水不息变化的一种写照。“石秀”表现了坚实与美丽相结合的意象,“水含清”则强调了水质的澄澈。
“鱼自春来美,猿虽晓不惊”,诗人通过鱼儿在春天生长繁殖的情景,以及猿猴即使在早晨也不感到惊奇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自然界生命力旺盛而又平和安宁的氛围。
最后,“汀洲生杜若,薄欲采其英”,诗人描述了江中小洲上生长着美丽的杜若花,同时表达了想要采摘这花朵的愿望。在这里,杜若象征着高洁与美好,而“薄欲”则是对这种追求理想境界的一种含蓄表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生动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内心世界中对于高尚与纯洁理想的向往。
馀子纷纷气可吞,青霄万里合孤骞。
藻芹池冷三年客,丝竹堂高几世孙。
前辈修名似山斗,斯文清气在乾坤。
故人要路如相问,为说苍苔独闭门。
物外高栖岂好奇,爱凉坐到雨来时。
四愁岁月空平子,三乐乾坤自启期。
晋代诸贤曲水会,镐京遗泽变风诗。
世交翻覆如云雨,野鹤孤心老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