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得桃花拂袖香,美人含笑立东墙。
无言亦自成蹊径,解语争教不断肠。
折得桃花拂袖香,美人含笑立东墙。
无言亦自成蹊径,解语争教不断肠。
此诗《题折枝桃花》由明代诗人文彭所作,通过对折枝桃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女性形象的温柔刻画。
首句“折得桃花拂袖香”,以“折得”二字开篇,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轻手轻脚地折取了一枝桃花,其动作之轻柔,仿佛生怕惊扰了花儿的宁静。而“拂袖香”则进一步渲染了桃花的香气,随着主人公的动作,那淡淡的花香飘散开来,充满了诗情画意。
次句“美人含笑立东墙”,将桃花与“美人”巧妙结合,赋予了桃花以生命,使之成为了一位含笑站立于东墙边的女子形象。这里的“美人”不仅指真实的女性,也暗喻了桃花本身,通过这一比喻,诗人将自然之美与女性之美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美感。
后两句“无言亦自成蹊径,解语争教不断肠”,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无言亦自成蹊径”借桃花无声却能引人驻足观赏,暗示了自然之美无需言语就能打动人心,如同一条无形的路径,引领人们走向心灵深处的感悟。后一句“解语争教不断肠”则表达了桃花仿佛能理解人的心意,给人带来情感上的慰藉,使得人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困扰时,能够找到一丝解脱和安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折枝桃花的美丽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巧妙融合,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又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太乙连太白,两山知几重。
路盘石门窄,匹马行才通。
日西倒山寺,林下逢支公。
昨夜山北时,星星闻此钟。
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
箫声不可闻,此地留遗踪。
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
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风。
夜来闻清磬,月出苍山空。
空山满清光,水树相玲珑。
回廊映密竹,秋殿隐深松。
灯影落前谿,夜宿水声中。
爱兹林峦好,结宇向谿东。
相识唯山僧,邻家一钓翁。
林晚栗初拆,枝寒梨已红。
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
愿谢区中缘,永依金入宫。
寄报乘辇客,簪裾尔何容。
词赋满书囊,胡为在战场。
行间脱宝剑,邑里挂铜章。
马疾飞千里,凫飞向五凉。
遥知竹林下,星使对星郎。
回风度雨渭城西,细草新花踏作泥。
秦女峰头雪未尽,胡公陂上日初低。
愁窥白发羞微禄,悔别青山忆旧谿。
闻道辋川多胜事,玉壶春酒正堪携。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
昨夜云际宿,旦从西峰回。
不见林中僧,微雨潭上来。
诸峰皆青翠,秦岭独不开。
石鼓有时鸣,秦王安在哉。
东南云开处,突兀猕猴台。
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
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
北瞻长安道,日夕生尘埃。
若访张仲蔚,衡门满蒿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