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院御沟东,今来事不同。
门开青草日,楼闭绿杨风。
将犬升天路,披云赴月宫。
武皇曾驻跸,亲问主人翁。
仙院御沟东,今来事不同。
门开青草日,楼闭绿杨风。
将犬升天路,披云赴月宫。
武皇曾驻跸,亲问主人翁。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超凡脱俗的景象,通过对仙院及其周遭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神仙世界的向往和想象。
“仙院御沟东,今来事不同。”开篇即设定了一个非凡的场所——仙院,并暗示着这次到来的经历与以往大不相同,可能是指诗人此行有幸进入了这个神秘之地。
“门开青草日,楼闭绿杨风。”这里描述的是仙院的大门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缓缓打开,而楼上则是绿意盎然的杨柳随风摇曳。这种景象不仅展示了仙境中的宁静与和谐,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
“将犬升天路,披云赴月宫。”这两句则是一幅神奇的画面:诗人似乎带着一只宠物犬,一起攀登通往天界的道路。同时,他还要披散云雾,前往那遥远的月宫。这不仅是对仙境的一种想象,也反映出诗人对于飞升成仙、与神交流的强烈愿望。
“武皇曾驻跸,亲问主人翁。”最后两句提到了历史上的某位武皇(可能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地停留,并且亲自询问仙院的主人。这不仅增添了诗中的历史色彩,也让整个场景变得更加庄严和神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仙境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凡尘、达到精神自由境界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融合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尊崇,使得整个作品既有神奇的想象力,又不失庄重与深远的意境。
选石横琴,摩山人画,年年小住西泠。
三弄冰弦,三潭凉月俱清。
红桥十二无人到,削芙蓉、两朵峰青。不分明。
水佩风裳,错认湘灵。
成连海上知音少,但七条丝动,移我瑶情。
录曲阑干,问谁素手同凭。
几时共结湖边屋,待修箫、来和双声。且消停。
一段秋怀,弹与侬听。
昨宵猜著今宵雨,今宵月华翻皎。
露白虫惊,风疏雁响,是我关心偏早。为谁懊恼。
问消瘦缘由,便天难晓。
有甚方儿,可将侬病竟医好。和衣连闷睡倒。
正朦胧著枕,忽又惊觉。
池闹残荷,门喧剩叶,尚有秋声多少。难禁自笑。
怎刚怕秋来,便悲秋老。病里年光,也抛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