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连岁涝,渴望兹麦秋。
即今又虑旱,展转增予忧。
负汲子坠井,其疚可弗求。
岁凶民道饿,所致必有由。
普赈已加月,五分灾并赒。
近城分设厂,煮粥资贫流。
麦登未可知,养给其安投。
复命展赈期,五月末始收。
无德致休徵,那更靳持筹。
嗟我乏食民,徒跣惭垂旒。
人事惟补苴,奚若天恩周。
颙祈雨麦田,庶当少济不。
畿辅连岁涝,渴望兹麦秋。
即今又虑旱,展转增予忧。
负汲子坠井,其疚可弗求。
岁凶民道饿,所致必有由。
普赈已加月,五分灾并赒。
近城分设厂,煮粥资贫流。
麦登未可知,养给其安投。
复命展赈期,五月末始收。
无德致休徵,那更靳持筹。
嗟我乏食民,徒跣惭垂旒。
人事惟补苴,奚若天恩周。
颙祈雨麦田,庶当少济不。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复命五城粥厂加展赈期》。诗中描绘了当时畿辅地区连续几年遭受水涝之灾,百姓期待着小麦丰收以缓解饥荒。然而,又担忧即将到来的干旱会再次加剧灾情,使诗人忧心忡忡。
诗人通过“负汲子坠井”这一形象比喻,表达了对灾民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接着,他指出灾荒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在面对灾情时,朝廷已经采取了普赈措施,每月给予五分的救济,并在城市附近设立粥厂,为贫困流离的民众提供食物。
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此,他进一步提出,即使小麦丰收的可能性未知,也应尽力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他强调,赈灾工作不应仅依赖于人力的修补,而应更多地依靠上天的恩赐。因此,他祈求上天降下甘霖,以助小麦生长,希望这能稍微缓解灾民的困境。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天人感应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其作为君主的责任感与人文情怀。
擢秀依黄阁,移根自碧岑。
周围虽合抱,直上岂盈寻。
远砌行窥顶,当庭坐庇阴。
短堪惊众木,高已让他林。
日转无长影,风回有细音。
不容萝茑附,只耐雪霜侵。
玉帐笼应匝,牙旗倚更禁。
叶低宜拂席,枝褭易抽簪。
绿涧支离久,朱门掩映深。
何须一千丈,方有岁寒心。
啸父知机先忆鱼,季鹰无事已思鲈。
自惭初识查头味,正是栖栖哭阮涂。
春物竞相妒,杏花应最娇。
红轻欲愁杀,粉薄似啼销。
愿作南华蝶,翩翩绕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