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幡金胜。一笑酬春聊适性。呆女痴儿。
半挽梅花半柳枝。追欢何计。幸对绿尊环皂髻。
欲舞还羞。美盼娇回碧水秋。
彩幡金胜。一笑酬春聊适性。呆女痴儿。
半挽梅花半柳枝。追欢何计。幸对绿尊环皂髻。
欲舞还羞。美盼娇回碧水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名为《减字木兰花(其一)和鲁如晦立春》。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氛围和诗人的愉悦心情。
“彩幡金胜”两句开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彩色的幔帐随风飘扬,金色的装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紧接着,“一笑酬春聊适性”,诗人以一笑回应春天的美好,展现了对自然界既舒适又愉悦的情感体验。
“呆女痴儿”两字形象地描绘出孩子们在春日里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模样,他们或许在追逐蝴蝶,或者是在花丛中嬉戏。随后的“半挽梅花半柳枝”,则是诗人对春景的一种独特描绘,既有梅花之雅,也有柳枝之柔。
“追欢何计”表达了诗人享受春天美好时光,不需要多余的计较,只需随心所欲地追寻快乐即可。而“幸对绿尊环皂髻”,则是描写了一位女子在春日里梳妆打扮的情景,绿色的发饰与皂白的脸庞交相辉映,显示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观察。
最后,“欲舞还羞”和“美盼娇回碧水秋”,通过女子欲舞又羞涩的情态,以及她在碧波荡漾的水边娇嗔不断地回首,展现了诗人对春天中女性柔美情态的深刻把握和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春日世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与生命之欢乐的深切感受。
群鸦飞渐少,驱车投山阿。
茅屋映棕榈,夕阳影婆娑。
霜枫无片叶,倒挂青青萝。
夜深山更幽,门外喧谁何。
天地方流血,得非战鬼多。
细听乃人声,县官自催科。
挥鞭凌石齿,俨如雷霆过。
孑遗无定魂,相视涕滂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