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无信使,竹下有行踪。
岂谓天涯远,还于佛国逢。
解衣停暮雨,闻梵报疏钟。
世事悠然里,寒暄已自慵。
南中无信使,竹下有行踪。
岂谓天涯远,还于佛国逢。
解衣停暮雨,闻梵报疏钟。
世事悠然里,寒暄已自慵。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诗《郭方伯应宿至自南中止广惠寺同刘观察仲脩携酒奉讯(其二)》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广惠寺相遇的情景。首句“南中无信使”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期待,而“竹下有行踪”则暗示了友人不期而至的惊喜。接下来,“岂谓天涯远,还于佛国逢”表达了诗人对于重逢的意外和喜悦,仿佛在佛国之地巧遇,增添了神秘感。
“解衣停暮雨”描绘了诗人脱下雨衣的动作,可能是因为雨后初晴,也可能是在迎接朋友的到来。听到寺庙的梵音和疏落的钟声,“闻梵报疏钟”进一步渲染了宁静的僧侣生活氛围。最后两句“世事悠然里,寒暄已自慵”则流露出诗人与友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无需过多客套,自在地享受着相聚的时光,显得心境悠然,闲适慵懒。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和生活的淡泊,以及在佛寺这样的特殊场所中找到的片刻宁静与和谐。
壮岁分符方面,惠风草偃,禾稼春融。
报政朝天,归去稳步鳌宫。
望尧蓂、九重绛阙,颁汉诏、五色芝封。湛恩浓。
锦衣槐里,重继三公。雍容。
临歧祖帐,绮罗环列,冠盖云丛。
满城桃李,尽将芳意谢东风。
柳烟轻、万条离恨,花露重、千点啼红。莫匆匆。
且陪珠履,同醉金钟。
感恩言发即涟如,鹤已乘轩十载馀。
抱病尚通金阙籍,避荣犹掌玉皇书。
目难看字垂垂暗,发不胜簪渐渐疏。
安得安边一长策,少酬明主定狼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