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如酉室秘岩阿,亦有芸编插架罗。
我所取资在谟典,躬行未逮底须多。
境如酉室秘岩阿,亦有芸编插架罗。
我所取资在谟典,躬行未逮底须多。
这首诗描绘了积书岩的静谧与藏书之丰富,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文献的重视以及自我修养的追求。
首句“境如酉室秘岩阿”,以“酉室”比喻藏书之处,形象地描绘出积书岩如同深藏于幽静山岩中的秘室,充满了神秘与知识的氛围。这里的“秘”字,不仅指环境的隐蔽,也暗示了其中藏书的珍贵与深奥。
次句“亦有芸编插架罗”,进一步描述了积书岩内藏书的繁多与有序排列。芸编,指的是书籍,这里用“芸编”来代指藏书,既体现了书籍的种类繁多,又蕴含了对书籍的珍视之情。插架罗,形象地描绘了书籍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犹如罗列一般,既展示了藏书的丰富,也体现了整理的井然有序。
后两句“我所取资在谟典,躬行未逮底须多”,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文献的深刻认识和自我修养的追求。谟典,指的是古代的文献资料,包括历史、哲学、政治等方面的著作,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作者认为,这些古代文献是他获取知识、提升自我的重要来源。然而,“躬行未逮”,意为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些知识却并非易事,因此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在实践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积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积书岩的环境与藏书,以及作者对于古代文献的态度和自我修养的追求,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知识的敬畏之心。
夕阳荒影,怪西风吹瘦,一丝丝碧。
衰草长亭寒水渡,别意何堪重忆。
系马痕消,藏鸦荫减,无限凄迷色。
霜清绝塞,也应摇落山驿。
漫道灞岸荒芜,隋堤萧索,愁煞长途客。
鹦鹉楼头春梦换,昔日依依犹识。
褪尽腰围,抛残眉谱,怅望烟痕直。
黄昏将近,更谁吹动羌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