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不见,龙不现,亲到龙潭须活荐。
莫学承虚接响人,守株待兔亡机变。
知机变,盏子扑落地,楪子成七片。
潭不见,龙不现,亲到龙潭须活荐。
莫学承虚接响人,守株待兔亡机变。
知机变,盏子扑落地,楪子成七片。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宗演的《颂古十七首》之七。诗中以龙潭和龙的隐现为象征,强调实践与悟性的结合。"潭不见,龙不现"暗示修行者需要亲自体验和领悟,而非仅凭理论或空想。“须活荐”意指要活用智慧,亲身实践,而非仅仅接受教诲。诗人批评那些像“承虚接响人”一样,只停留在表面理解或期待偶然机遇的人,他们会如同“守株待兔”,失去灵活应变的能力。
“知机变”进一步强调了对时机和变化的敏锐把握,而“盏子扑落地,楪子成七片”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形象地比喻机变的重要性,说明即使是最微小的事情,也需要灵活应对,才能避免破碎。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深刻,鼓励修行者积极实践,灵活应变,而非坐等机会。
理郡三年政未闻,孤城僻在浙江濆。
金门路远书难寄,水国吟馀日又曛。
半夜啼猿千里客,数峰残雪一溪云。
诗中赢得为官况,不让樊川杜使君。
薰风送炎暑。正万品亨嘉,恢台当序。祥烟淡天宇。
渐银蟾满魄,金茎凝露。奎躔壁度。
见寒光、凌乱辉吐。
记当年此际,真仙命世,恍惊飙驭。荣遇。
妙龄英发,腾实蜚声,早班郎署。歌喧五裤。
更万里,期轩翥。
暂乘轺揽辔,肃将王命,已洽百城休誉。
愿从今、夕揭金瓯,永隆依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