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杯不乱善食酒,如手捧玉肘生柳。
貌醉心醒戒亢悔,一斟一酌乾用九。
犹龙世岂无斯人,渔网可致皆常鳞。
蜾蠃螟蛉勿浪语,得似刘伶鸡肋身。
百杯不乱善食酒,如手捧玉肘生柳。
貌醉心醒戒亢悔,一斟一酌乾用九。
犹龙世岂无斯人,渔网可致皆常鳞。
蜾蠃螟蛉勿浪语,得似刘伶鸡肋身。
这首诗是由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创作。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极富有画面感,以下是对其鉴赏的一些看法:
"百杯不乱善食酒,如手捧玉肘生柳。"
这一句通过“百杯不乱”表现了诗人饮酒的自如与得体,同时“善食酒”的说法则展示了他对美酒的享受和鉴赏能力。“如手捧玉肘生柳”则是通过形象鲜明的手势描绘,传达出一种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
"貌醉心醒戒亢悔,一斟一酌乾用九。"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饮酒态度的深刻理解。“貌醉心醒”意味着即便在醉酒中也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至于失去自我。“戒亢悔”则是告诫自己不要过度狂欢以致后悔,而“一斟一酌乾用九”则是在强调饮酒时应有的节制和适可而止。
"犹龙世岂无斯人,渔网可致皆常鳞。"
这两句诗中,“犹龙世岂无斯人”是说在这个时代也难得有像龙一样的人物,即赞美那些品德高尚、才能卓绝之士。而“渔网可致皆常鳞”则是在比喻这些杰出人物如同难以捕捉的鱼,总能跳脱世俗的羁绊,保持其本色。
"蜾蠃螟蛉勿浪语,得似刘伶鸡肋身。"
最后两句诗中,“蜾蠃螟蛉勿浪语”是告诫不要随便与那些不值得交谈的人说话,以免贻笑大方。而“得似刘伶鸡肋身”则是在借用古人刘伶的故事,他曾在醉酒时被人割去肋骨而不知,来形容自己能够像他一样超脱世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饮酒态度和生活情趣的描绘,以及对品德高尚之士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得。同时,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极具古典文学的韵味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