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戎巫峡外,吟兴更应多。
郡响蛮江涨,山昏蜀雨过。
公筵饶越味,俗土尚巴歌。
中夜怀吴梦,知经滟滪波。
从戎巫峡外,吟兴更应多。
郡响蛮江涨,山昏蜀雨过。
公筵饶越味,俗土尚巴歌。
中夜怀吴梦,知经滟滪波。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念与思索交织的情感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从戎巫峡外,吟兴更应多。”这里,“戎巫峡”指的是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巫峡,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这自然景观中诗兴大发,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抒发。
“郡响蛮江涨,山昏蜀雨过。”“蛮江”是古代对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称呼,这里的“郡响”可能指的是地方上的声音或消息。诗人通过“蛮江涨”和“山昏蜀雨过”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多雨而又有些许迷茫的环境,这也映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公筵饶越味,俗土尚巴歌。”这里,“公筴”可能指的是公共的宴席,而“越味”则是指美好的食物和饮料。诗人提到“俗土尚巴歌”,表明在这个地方,即使是在平民百姓之间,也还保留着古老的巴蜀文化,这里的“巴歌”可能是指蜀地特有的音乐或歌谣。
“中夜怀吴梦,知经滟滟波。”诗人在深夜之时,心中思念远方的吴地(今江苏、上海一带),而“滟滟波”则形容水流连绵不绝,这里的“波”可能是指内心的涟漪,也可能是对遥远故土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俗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凉宵坐无寐,萤火耿熠熠。
徘徊去年秋,怃彼逝者急。
九天露气高,四野蔓草湿。
搔发不容垢,所念沐如泣。
平生相知心,瘴岭表独立。
白驹絷维久,华屋风雨入。
湘汉多方舟,倾身望何及。
旅泊更晼晚,山中物皆蛰。
小年不畏暑,赫日抗尘走。
中岁得早衰,受热坐不偶。
炎官不贷人,焦火十日久。
一凉谢天公,物极出援手。
不知檐间雨,为洗池上柳。
便荫赤藤簟,来倾碧筒酒。
此身付阴阳,了了鱼在笱。
相逢取意醉,是名无何有。
夷犹太平时,自称江南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