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阴弥旷野,羸策赴幽阡。
草没石翁仲,花明山杜鹃。
锄荆暮烟里,迸涕春风前。
马鬣宁无虑,低回增暗厌。
积阴弥旷野,羸策赴幽阡。
草没石翁仲,花明山杜鹃。
锄荆暮烟里,迸涕春风前。
马鬣宁无虑,低回增暗厌。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节,诗人前往荒郊野外扫墓的情景。首句“积阴弥旷野”,开篇即以阴云笼罩旷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沉郁的氛围。接着“羸策赴幽阡”一句,写出了诗人手持疲弱的拐杖,前往遥远的墓地,表现了扫墓的艰辛与庄重。
“草没石翁仲,花明山杜鹃”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墓地的荒凉与哀愁。石翁仲被杂草掩盖,象征着逝去的先人已远离尘世;山中杜鹃花开得鲜艳,却也映衬出一种悲凉之感。
“锄荆暮烟里,迸涕春风前”则描绘了诗人劳作的场景和内心的哀伤。在暮色中挥锄除荆,汗水与泪水交织,春风似乎也为之动容,增添了诗人的悲伤情绪。
最后,“马鬣宁无虑,低回增暗厌”表达了对祖先坟墓的担忧与哀思。马鬣,指坟头上的草,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怀念。诗人担心坟墓的荒芜,内心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与哀痛,这种情感在低回中愈发深沉,暗含着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寒食节扫墓时的哀愁与怀念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
中州可以望天地,黄河之水何恍忽。
为此筑台临其涯,坐看月生复月没。
今年中秋地无云,绿烟溟濛海月发。
金流水波贝宫涌,蛟龙出游争海月。
我欲乘槎捉蛟龙,浪高力微惧灭殁。
呜呼灭殁不足惜,只恐竟无益。
无锡钱少阳,招我栖锡山。
江上千万峰,袅袅凌江关。
下有震泽湖,旁有太伯湾。
昔时苏公慕阳羡,阳山锡山对相见。
我独何为阻兹游,西风吹心落吴甸。
我问钱少阳,汝今在何所。
振辔金马门,看花曲江浒。
徐庶竟辞刘,张翰忆吴州。
鹅湖云屿间,鸿山林树秋。
我今放浪黄河隅,遥忆白粲心郁纡。
几时弹剑赋归来,与尔共醉芙蓉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