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还如此,生前不见春。
岂能诗苦者,便是命羁人。
家事因吟失,时情碍国亲。
多应衔恨骨,千古不为尘。
贾岛还如此,生前不见春。
岂能诗苦者,便是命羁人。
家事因吟失,时情碍国亲。
多应衔恨骨,千古不为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名为《哭刘德仁》。从这短暂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亡友的怀念。
“贾岛还如此,生前不见春。”这里的“贾岛”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贾岛,他以其谨慎、细腻的吟咏诗风而闻名。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无限哀思,觉得就像贾岛那样的细致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但即便如此细腻,也未能将生命中美好春光完全留住。
“岂能诗苦者,便是命羁人。”这里的“诗苦”指的是写出哀伤和痛苦的情感,诗人自问,难道那些能在诗中表达悲凉之情的人,都是被命运所困缚之人吗?这句点出了诗人对生命、命运的无奈与反思。
“家事因吟失,时情碍国亲。”诗人的家国之思,因吟咏而感慨万千。这里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大事和个人家事的双重压力,而感到心绪纷乱,不知如何是好。
“多应衔恨骨,千古不为尘。”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即便是满腔的怨恨,也要咽下,如同骨肉相连,不可分割。这份情感和记忆,将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永恒,绝不化作尘土。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亡友的深切哀思,以及个人对于家国的关怀。通过精致的情感表达与哲理思考,诗人展现了一幅丰富内心世界的画卷。
一枕馀醒,厌厌共、相思无力。
人语定、小窗风雨,暮寒岑寂。
绣被留欢香未减,锦书封泪红犹湿。
问寸肠、能著几多愁,朝还夕。春草远,春江碧。
云暗澹,花狼藉。更柳绵闲扬,柳丝谁织。
入梦终疑神女赋,写情除有文星笔。
恨伯劳、东去燕西归,空相忆。
捉住玉山赤凤,神舟同泛,激浪漂浮。
便使乌龟开口,出头喜谟,吸洪涛、枯干北海,使巨波、浇灌西湖。
自舒敷。水纹花面,此日是金铺。光珠。
盈盈照耀,恰如明月,晃晃方隅。
普遍腾辉,尽成霞彩环纡。
见圆珠、深深渐见,结宝丹、空外超逾。
得临大罗天上,永永惺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