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空山。更铅华洗尽,别破花关。
灵根近移深院,称此悠闲。
况又芳馨竟体,供瓷斗、格外清妍。
孤高问谁似,野菊疏梅,伯仲之间。
护兰情脉脉,问灵韵去后,几度凄然。
从今得意,合教相对忘言。
未许蓬蒿甘老,伴佳人、暗与流连。
盈盈小窗畔,瘦影如侬,越地相怜。
种出空山。更铅华洗尽,别破花关。
灵根近移深院,称此悠闲。
况又芳馨竟体,供瓷斗、格外清妍。
孤高问谁似,野菊疏梅,伯仲之间。
护兰情脉脉,问灵韵去后,几度凄然。
从今得意,合教相对忘言。
未许蓬蒿甘老,伴佳人、暗与流连。
盈盈小窗畔,瘦影如侬,越地相怜。
这首《国香慢》以“种出空山”开篇,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纯净脱俗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铅华洗尽,别破花关”,强调了所描述之物的高洁与独特,仿佛是经过洗涤后的花朵,突破了常规的束缚,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接着,“灵根近移深院,称此悠闲”两句,将自然界的美好与人的居住环境巧妙结合,暗示着这种纯净之物不仅存在于自然之中,也能够融入人类的生活,带来心灵上的宁静与愉悦。
“况又芳馨竟体,供瓷斗、格外清妍。”进一步赞美了这种事物不仅外表美丽,其香气也弥漫全身,与瓷器相映成趣,更加凸显其清雅之美。这里运用了“瓷斗”这一形象,既指瓷器,也象征着文化的承载,强化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孤高问谁似,野菊疏梅,伯仲之间。”将所赞之物与野菊、疏梅并列,表明其在孤高与清雅方面与这些自然界的佼佼者相匹敌,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与超越。
“护兰情脉脉,问灵韵去后,几度凄然。”通过“护兰”这一细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保护之情,同时也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美好可能会逐渐消逝,引发了一丝淡淡的忧伤。
“从今得意,合教相对忘言。”意味着从今以后,与这种美好的事物相处时,无需多言,只需沉浸其中,感受其带来的宁静与喜悦。
“未许蓬蒿甘老,伴佳人、暗与流连。”表达了希望这种美好能够长久相伴,不仅仅是陪伴着佳人,更是与所有追求真善美的人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
最后,“盈盈小窗畔,瘦影如侬,越地相怜。”将所赞之物比作“瘦影”,与“侬”(我)相映成趣,表达了深深的怜爱与亲近之情,仿佛是在越地(江南地区)的小窗边,与之共同享受这份静谧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国香慢》通过对一种纯净、高雅之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文化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富有哲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