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其五曹操》
《咏史·其五曹操》全文
宋 / 陈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刘备孙权岂可忘,南来举趾遽扬扬。

刘琮脱用王威计,送死何须到武昌。

(0)
注释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
孙权: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
举趾:趾高气昂,形容骄傲自大。
遽扬扬:形容得意洋洋的样子。
刘琮:东汉末年荆州牧,后投降曹操。
王威:可能指某种策略或计谋,但具体不明。
送死:此处比喻走向灭亡。
武昌: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
翻译
刘备和孙权怎能被遗忘,他们南下时趾高气昂。
如果刘琮采纳了王威的计策,何必还要送到武昌去送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咏史(其五)曹操》,通过对三国时期刘备和孙权的评价,以及对刘琮投降曹操事件的讽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策略选择的反思。

首句“刘备孙权岂可忘”,点明了诗人关注的历史背景,暗示了对刘备和孙权两位重要历史人物的敬重,同时也暗含对刘琮轻易投降的批评。次句“南来举趾遽扬扬”描绘了刘备和孙权南下时的气势,与刘琮的软弱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他们积极进取的态度。

第三句“刘琮脱用王威计”,这里的“王威计”可能指的是曹操的计谋,刘琮轻易采用了这个计策,导致了自己的失败。最后一句“送死何须到武昌”是对刘琮投降后直接送到曹操势力范围的嘲讽,认为他根本没有必要主动去送死,讽刺了他的愚蠢和无谋。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咏史,寓言警示,批评了刘琮的轻率决策,同时也赞扬了刘备和孙权的智勇。陈普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洞察力,展现了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陈普

陈普
朝代:宋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猜你喜欢

清晓出城别王宣子舍人

月细惟愁落,阳升未要忙。

出门鸡未觉,夹路稻初香。

涉世宁容懒,侵星幸稍凉。

病来诗久废,觅句费商量。

(0)

陪留守余处恭总领钱进思提刑傅景仁游清凉寺即古石头城三首·其一

山自新亭走下来,化为一虎首重回。

平吞雪浪三江水,卧对雨花千丈台。

点检故城遗址在,凄凉浩叹宿云开。

六朝踪迹登临遍,底事兹游独壮哉。

(0)

送韩子云检正将漕江东二首·其二

名下得佳句,梦中哦半生。

未逢心已契,相见眼偏明。

复此匆匆别,苍然惘惘情。

非关风外树,侬自作离声。

(0)

送曾文卿入京

如君大似陆云龙,一喷词场万马空。

文透退之关捩子,骚传正则祖家风。

三年拄笏南云里,两手投竿西日中。

璧水蓬山剩虚席,儤筵趁取牡丹红。

(0)

洪丞相挽辞二首·其二

家谱忠仍孝,词林博更宏。

牧羝无是子,雏凤有难兄。

谁谓身非达,其如道不行。

青蝇满天地,白日转清明。

(0)

和御制琼林宴赐进士余复等诗

圣主临轩士袖然,曲江花底宴群贤。

九天日月开清照,四海豪英看广延。

祗合致君上尧舜,不应侔德止宗宣。

草莱忧国从今始,记取云章第一篇。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