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师自作真赞·其六》
《师自作真赞·其六》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赞  押[先]韵

曾戴花冠入东鲁,又携角杖到西乾。

恶嫌黄檗无多子,笑许韶阳烂漫禅。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守卓所作的《师自作真赞》系列之一,展现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首句“曾戴花冠入东鲁”,以“花冠”象征着繁华与世俗,诗人曾经身着华服,踏入了世俗的东鲁之地,暗示了他曾经有过尘世的生活经历。接着,“又携角杖到西乾”,“角杖”代表了修行者的简朴与坚定,诗人随后携带象征着修行的角杖,前往了西乾,这表明他舍弃了繁华,选择了修行之路。

“恶嫌黄檗无多子”,黄檗是一种中药,也常被用来比喻艰苦的修行生活。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艰苦修行生活的不满,可能是在讽刺某些修行者过于追求物质或形式上的清苦,而忽视了内心的真正修行。接下来,“笑许韶阳烂漫禅”,韶阳指春天,烂漫禅则意味着自由自在、充满生机的禅修状态。诗人以微笑的态度,表达了对自由自在、充满生机的禅修状态的向往和肯定,认为真正的修行应该是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诗人从世俗到修行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修行本质的深刻理解。诗中既有对过去繁华生活的反思,也有对当下修行状态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修行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西郊

十里平原地,青山绕碧林。

寒开烟雨色,天远雁鸿心。

落叶还萧索,浮云自古今。

不妨乘暇日,载酒数登临。

(0)

忆家

故国千山外,经秋远别离。

浮生能几日,为客此多时。

衰眼高堂泪,寒砧少妇悲。

天涯念游子,风雨共凄其。

(0)

立秋夜不寐

雨深催病叶,不独井梧飞。

候到虫先觉,灯寒烬渐微。

感时难稳卧,未老渐知非。

枕上惊秋信,明朝换客衣。

(0)

繇桐庐经钓台下作

药草仙人录,星文钓客槎。

祠开高下屋,江溜浅深沙。

绿树绵蛮鸟,丹崖踯躅花。

谁歌竹如意,怀古一长嗟。

(0)

同朱可大胡允垂申敬中游张园得风字

野境喧嚣隔,沧洲咫尺通。

马嘶深竹外,人醉落花中。

卷幔斜捎月,披襟晚趁风。

相看飞动意,莫放酒杯空。

(0)

白下留别贺伯闇

高阁经旬别,孤帆此日开。

风尘催作客,花鸟负衔杯。

细雨白门树,浮云江上台。

相期不相见,愁思转难裁。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