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南雁》
《游南雁》全文
宋 / 陈经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雨晴华表插无孤,雾散丹霞落雁湖。

洞窈不知红日过,峰危倩得白云扶。

人间谁道无蓬岛,天地分明有画图。

山鸟罔知人未醒,隔林款款唤提壶。

(0)
鉴赏

这首宋朝陈经正的《游南雁》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云雾散去,阳光照耀下的南雁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首联“雨晴华表插无孤,雾散丹霞落雁湖”描绘了雨后的景象:华表在晴空下不再孤独,雾气消散,丹霞之色映照在雁湖之上,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这里运用了“无孤”、“落雁湖”等词语,既形象地表现了雨后景色的变化,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颔联“洞窈不知红日过,峰危倩得白云扶”进一步渲染了山洞的幽深与山峰的险峻。洞穴深邃,似乎连太阳的轨迹都难以察觉;而山峰高耸,只有白云轻柔地环绕着它们,给予支撑。这一联通过对比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和谐。

颈联“人间谁道无蓬岛,天地分明有画图”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他仿佛在说,人间哪里能找到像蓬莱仙岛那样的仙境?天地间展现出的景象,分明是一幅绝美的画卷。这句诗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也流露出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尾联“山鸟罔知人未醒,隔林款款唤提壶”则以山鸟的活动为线索,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山中的鸟儿似乎并不知道有人还未醒来,它们在林间缓缓地呼唤着,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和宁静的美感。这一细节处理,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和谐。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雨后南雁湖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和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作者介绍
陈经正

陈经正
朝代:宋

陈经正,字贵一,平阳十都浦源(今苍南县龙港镇陈家宅)人。与弟陈经邦、经德、经郛俱受业二程之门(《伊洛渊源录》卷一四)。陈经邦为公元1109年(宋徽宗大观三年)进士(清乾隆《平阳县志》卷一二)。陈经正长期布衣。陈经邦、陈经正兄弟二人师从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为程门之高足。为慕伊洛之学,经正、经邦与兄弟经德、经郛四人不远千里,同往洛阳受业于理学家程颢、程颐。后学成归来,建南雁会文书院。北宋崇宁二年于浦源家居前建会文阁,现旧址尚存。陈氏兄弟著作多散佚,仅存《会文阁记》、《游南雁荡山》诗。二陈墓在龟山北岙。
猜你喜欢

孙夫人挽诗

庄重知为女,宽和解相夫。

母慈均众子,妇道尽皇姑。

春日鸣抟黍,秋风撼毕逋。

尚迟彤管笔,宿草卧龟跗。

(0)

王宝谟挽诗·其一

宁怀会稽绶,不遗帝城书。

仕止四千石,年开八秩初。

倾囷除旱魃,防岸免民鱼。

欲识恩田广,衔哀到小胥。

(0)

从事郎致仕史挽诗

人为浮名若挂钩,夫君知命独休休。

东都门外蚤辞禄,西岘山前不入州。

告第书归泉壤底,满籯金在架签头。

当年勇退称三老,此老胡宁不慭留。

(0)

八月十四日夜约客月下有赋

秋空和月卷玻瓈,清入肝脾触拨诗。

元自生来全体具,只缘见处一分亏。

俗情数日须圆候,识者先几畏满时。

千古词人谁解道,拟将今夕当佳期。

(0)

送从子令宪西归·其五

古人为学戒悠悠,说命惟从务敏求。

识此味时那可已,更从来处验吾脩。

(0)

送从子令宪西归·其四

自尔南来岁再周,新功培养气扬休。

且留数月须多益,归妹愆期母所忧。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