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一枝春.为陆浩斋赋梅南》
《一枝春.为陆浩斋赋梅南》全文
宋 / 张炎   形式: 词  词牌: 一枝春

竹外横枝,并栏干、试数风才一信。

么禽对语,彷佛醉眠初醒。

遥知是雪,甚都把、暮寒消尽。清更润。

明月飞来,瘦却旧时疏影。东阁谩撩诗兴。

料西湖树老,难认和靖。晴窗自好,胜事每来独领。

融融向暖,笑尘世、万花犹冷。

须酿成、一点春腴,暗香在鼎。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生动的春日景象。开篇即以“竹外横枝”、“试数风才一信”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通过竹枝的摆动来感受春风的到来,显示了一种期待和等待的心境。

接着,“么禽对语,彷佛醉眠初醒”则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鸟儿在枝头交流着什么,或许是春天的喜悦,或许是新生的希望,这一切似乎都伴随着诗人从睡梦中苏醒的感觉,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遥知是雪,甚都把、暮寒消尽。清更润。”一句则转换了景象,原来那轻柔的东西竟是春雪,它带走了冬日的严寒,留下的是一份清凉与湿润。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描绘,也暗示着季节变迁和时间流转。

“明月飞来,瘦却旧时疏影。”这里,诗人借助月亮的到来,突出了春夜的宁静,同时也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反思,那些曾经稀疏的影子似乎随着光阴的流转而变得更加模糊。

“东阁谩撩诗兴。”则展示了诗人在春日里获得灵感,创作诗歌的情景。这里,“东阁”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居所或书房,而“谩撩诗兴”则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创作的热情。

“料西湖树老,难认和靖。”这一句中,诗人通过观察西湖边的古树,感受到了岁月流转带来的沧桑巨变。树木年轮的增长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故事,而诗人的心中也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和现实的反思。

“晴窗自好,胜事每来独领。”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享受春日阳光的愉悦,同时也感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那些平凡的事物在他看来都变得独一无二,值得细细品味。

“融融向暖,笑尘世、万花犹冷。”这句中,“融融向暖”描绘了春天气温的回升,而“笑尘世、万花犹冷”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似乎在感慨于世间纷扰,同时也对即将到来的繁花季节保持着一份淡定的态度。

最后,“须酿成、一点春腴,暗香在鼎。”这里,诗人通过“须酿成”这一形象,描绘了春天气息的醇厚与生机,同时也隐含了一种期待,那就是春天的到来将带来一份沉醉其中的情感。"一点春腴"则是对春天到来的一个微妙描述,而“暗香在鼎”则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那份清幽与芬芳。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期待、欣赏以及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锐观察。

作者介绍
张炎

张炎
朝代:宋   字:叔夏   号:玉田   生辰:1248年-1320年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
猜你喜欢

题花径景白亭

杂莳花木晋昙诜,逗得唐人咏盛开。
幽径千年披一旦,春归重转大林来。

(0)

观汤泉,白龙池,小憩祥符寺

天教微雨净纤埃,重我登临一度来。
山姓尚随轩帝号,诗龛谁继谪仙才。
云扶缝节中天起,地拔青莲四面开。
鳌禁半生真浪迹,不知乡国是蓬莱。

(0)

四月五日微雨免朝与李太史世贤步出皇城门喜

轻阴小雨夜连晨,中使传呼散紫宸。
天气薰蒸疑作暑,风光回转欲留春。
班分辇道花迎佩,仗出宫墙柳映人。
独喜联镳归去早,六街消尽马蹄尘。

(0)

闻南都新开池馆之胜漫摘坦侄二属对成诗二章

别业新开水竹居,游尘全不到庭除。
栋花台榭闻幽鸟,荻草盆池种小鱼。
翁醉不劳方竹引,客吟多借古藤书。
何时罢直金华省,日日江头奉板舆。

(0)

古城驿遇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薛公诗以送之

贱子乘春上石渠,喜逢先达舣舟余。
当床幸展梁生拜,乞米宁工鲁郡书。
岸雨绿苗方净好,水风黄柳共虚徐。
相逢无限通家意,请向诸郎报起居。

(0)

莫雨夜泊

黑风摧山雨如注,未到下邳无泊处。
暗中杂遝人语声,且逐淮南漕舟住。
淮南漕舟三百强,粉字舵楼成堵墙。
轮更转箭镇相续,似觉人人嫌夜长。
灭烛悠然倚床坐,远村曙鸡闻一个。
前途早有役夫来,岸东相呼岸西和。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