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西台李木洲故址》
《登西台李木洲故址》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黄湾东望独悠悠,雁过西台悲昔游。

花草已埋吴藻丽,衣冠想见晋风流。

平林风震星辰动,大海潮来天地浮。

九原只在河山里,泪洒新亭未易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西台遗址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首句“黄湾东望独悠悠”,开篇即以辽阔的视野和孤独的心情为全诗定下基调,仿佛诗人独自一人站在黄湾之畔,遥望东方,思绪万千。接着,“雁过西台悲昔游”一句,借雁过西台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哀思与怀念,暗含着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花草已埋吴藻丽,衣冠想见晋风流。”这两句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吴藻丽与晋风流分别代表了吴国与晋国的繁荣与文化,如今这些都已随时间消逝,只留下一片荒草与残垣断壁。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历史的无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平林风震星辰动,大海潮来天地浮。”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通过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氛围。平林中的风吹动,星辰似乎也随之摇曳;大海的潮水涌来,仿佛整个天地都在浮动。这样的描写既是对自然力量的赞美,也是对历史长河中人类活动影响的隐喻。

最后,“九原只在河山里,泪洒新亭未易收。”这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叹于历史遗迹的所在,仿佛九泉之下的人们仍在河山之中,而自己内心的悲伤与泪水却难以平复。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与反思,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它不仅是一次对过去辉煌的回望,更是一次对当下与未来的深思。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即席次韵微之泛舟

画舸幽寻北果园,应将陈迹问桑门。

地随墙墅行多曲,天著冈峦望易昏。

故国时平空有木,荒城人少半为村。

悠悠兴废皆如此,赖付乾愁酒一樽。

(0)

东皋

起伏晴云径,纵横暖水陂。

草长流翠碧,花远没黄鹂。

楚制从人笑,吴吟得自怡。

东皋兴不浅,游走及芳时。

(0)

鄞县西亭

收功无路去无田,窃食穷城度两年。

更作世间儿女态,乱栽花竹养风烟。

(0)

寄金陵传神者李士云

衰容一见便疑真,李子挥毫故有神。

欲去钟山终不忍,谢渠分我死前身。

(0)

偶书

穰侯老擅关中事,长恐诸侯客子来。

我亦暮年专一壑,每逢车马便惊猜。

(0)

和张仲通忆钟陵二首·其二

逸少池边有一丘,西山南浦惯曾游。

残年归去终无乐,闻说章江即泪流。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