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馀我与我相恬,近状支离我亦嫌。
时讶蛩鸣因甚苦,每嗤蜂酿为谁甜。
笑啼岂合逢人易,醉醒那堪涉世兼。
俯仰祗应归独觉,茫茫岐路总难占。
惟馀我与我相恬,近状支离我亦嫌。
时讶蛩鸣因甚苦,每嗤蜂酿为谁甜。
笑啼岂合逢人易,醉醒那堪涉世兼。
俯仰祗应归独觉,茫茫岐路总难占。
此诗《秋夜不寐(其十四)》由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哲思,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百态的复杂心境。
首联“惟馀我与我相恬,近状支离我亦嫌”开篇即道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我审视。诗人似乎在与自己的影子对话,既感到一种宁静的和谐,又对当前的生活状态感到不满和嫌弃,流露出对现状的反思与不满。
颔联“时讶蛩鸣因甚苦,每嗤蜂酿为谁甜”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对自然界的现象产生疑问与讽刺,对蛩鸣的痛苦感到惊讶,对蜜蜂酿造蜂蜜的甜蜜则嗤之以鼻,暗含对世间现象的批判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颈联“笑啼岂合逢人易,醉醒那堪涉世兼”则将话题转向人际交往与世事变迁。诗人感叹笑与泪的不易得来,以及醉与醒的双重生活状态难以兼顾,表达了对社会复杂性的无奈与感慨,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尾联“俯仰祗应归独觉,茫茫岐路总难占”总结全诗,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脱与自我觉醒的方式,面对人生的迷茫与选择,他意识到只有通过独自的思考与感悟,才能找到心灵的归宿。同时,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无法预测,也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深刻理解与接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探索。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