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似柴桑画亦关,歘惊阊阖堕人寰。
郊原那异熬波海,垄阜浑疑聚米山。
望远恨无楼百尺,逃寒阻共屋三间。
阿兄诗句清奇甚,格律都高汉以还。
门似柴桑画亦关,歘惊阊阖堕人寰。
郊原那异熬波海,垄阜浑疑聚米山。
望远恨无楼百尺,逃寒阻共屋三间。
阿兄诗句清奇甚,格律都高汉以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首联“门似柴桑画亦关,歘惊阊阖堕人寰”以比喻的手法,将门比作柴桑的画,阊阖(古代神话中的天门)突然坠入人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恍如仙境的氛围。颔联“郊原那异熬波海,垄阜浑疑聚米山”进一步扩展画面,将广阔的郊原与大海、山峦相比较,表现出雪后大地的壮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颈联“望远恨无楼百尺,逃寒阻共屋三间”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情感。一方面,他渴望在高楼上远眺这雪后的美景,但另一方面,他又因寒冷而无法实现这一愿望,只能在简陋的屋舍中感受这份宁静与孤独。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感慨。
尾联“阿兄诗句清奇甚,格律都高汉以还”是对友人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学艺术的尊重与向往。通过赞扬友人的诗歌风格独特、格律高超,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暗含了对古典文学传统的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后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生活哲理的独特感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一年过腊已十日,馀日到春能有几。
春来远近不可问,冷碧先归在流水。
梅花向今独已繁,玉艳都占春风间。
草萌出土亦过寸,众芳次第挂清寒。
虚堂尽日对风影,我独此守青琅玕。
故人远来未一醉,车鞅欲去今谁攀?
怜君满腹富文彩,倦尾赤色无波澜。
连年礼部试多士,白羽舍置操榛菅。
君今忽忽负壮节,我亦春色羞衰颜。
况逢离别可奈何,忆人日老情日多。
应逮冒烦暑,驱驰山水间。
泥泉沃渴肺,沙风吹汗颜。
疲骖喘沫白,殆仆负肩殷。
仰嗟旱云高,俯爱芳陂潺。
空邮降尘榻,净馆排霞关。
城隍壮形势,冈谷来回环。
红芰姹相照,翠树郁可攀。
野苗杂青黄,雨露施尚悭。
巫觋谒群望,箫鼓鸣空山。
忧农非吾职,望岁窃所叹。
憩当午日烈,行瞻月初弯。
星斗弄光彩,罗络灶火斑。
跋履虽云倦,桑梓得暂还。
林僧授馆舍,田客攀鞍镮。
吾心本皎皎,彼诟徒㘖㘖。
方投定鉴照,即使征马班。
相期木兰楫,荡漾穷川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