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送刘道士游天台》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送刘道士游天台》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古风

闻君梦游仙,轻举超世雰。

握持尊皇节,统卫吏兵军。

灵旂星月象,天衣龙凤纹。

佩服交带箓,讽吟蕊珠文。

阆宫缥缈间,钧乐依稀闻。

斋心谒西母,暝拜朝东君。

烟霏子晋裾,霞烂麻姑裙。

倏忽别真侣,怅望随归云。

人生同大梦,梦与觉谁分。

况此梦中梦,悠哉何足云。

假如金阙顶,设使银河濆。

既未出三界,犹应在五蕴。

饮咽日月精,菇嚼沆瀣芬。

尚是色香味,六尘之所熏。

仙中有大仙,首出梦幻群。

慈光一照烛,奥法相絪缊。

不知万龄暮,不见三光曛。

一性自了了,万缘徒纷纷。

苦海不能漂,劫火不能焚。

此是竺乾教,先生垂典坟。

(0)
注释
闻君:听说你。
梦游仙:梦见游历仙境。
轻举:轻盈飘举。
世雰:世俗的尘埃。
尊皇节:象征皇家权威的符节。
吏兵军:士兵和军队。
灵旂:有灵性的旗帜。
星月象:星辰月亮的图案。
天衣:天神的衣服。
龙凤纹:龙凤的图案。
交带箓:仙道的符箓。
讽吟:吟诵。
蕊珠文:明珠般的诗篇。
阆宫: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缥缈间:隐约可见。
钧乐:天上的音乐。
斋心:虔诚的心。
西母:西王母,道教中的女神。
暝拜:夜晚的礼拜。
东君:东方的主神,太阳神。
烟霏:烟雾缭绕。
子晋:王子晋,古代神话人物。
霞烂:霞光灿烂。
麻姑:道教中的仙女。
五蕴:佛教术语,指色、受、想、行、识五种身心现象。
菇嚼沆瀣芬:形容吞食天地精华。
沆瀣:夜间的清露。
竺乾教:对佛教的称呼,竺乾即印度,佛教发源于古印度。
典坟:古代经典的总称。
翻译
听说你梦见游历仙境,轻盈超越世俗的尘埃。
手持皇家的符节,统领守护着士兵和军队。
旗帜上描绘着星辰月亮的图案,衣服上龙凤交织。
佩带着仙道的符箓,吟诵着明珠般的诗篇。
缥缈的阆宫隐约可见,天上的音乐隐约可闻。
虔诚地拜见西王母,夜晚向东方的主神致敬。
烟雾缭绕如王子晋的衣襟,霞光灿烂如麻姑的裙摆。
忽然告别真实的伴侣,惆怅地随着归云离去。
人生如同大梦,梦与醒谁能分辨。
更何况这梦中之梦,悠远而不足挂齿。
即使在金阙之巅,或是银河的边缘。
既然未脱离三界,仍在五蕴的束缚之中。
吞饮日月的精华,咀嚼清露的芬芳。
仍然被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熏染。
仙界中有大仙,超脱于梦境的群体。
慈光一照,深奥的法门相互交融。
不知何时到万年的尽头,不见日月星辰的昏暗。
本性自然明了,万缘纷扰只是徒然。
苦海无法淹没,劫火无法焚烧。
这是佛教的教诲,先贤留下的经典训诫。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仙境意象的诗篇,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其中蕴含着对超脱尘世、追求道法的向往。诗中的语言华丽,想象丰富,展示了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和对仙界生活的美好憧憬。

开篇“闻君梦游仙,轻举超世雰”即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其中“梦游仙”表达了对于仙境的向往,而“轻举超世雰”则描绘了一种轻松自如、凌驾尘世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句,“握持尊皇节,统卫吏兵军。灵旂星月象,天衣龙凤纹”,通过对仙人手执法宝、统率神兵以及拥有星辰为装饰、龙凤为伴的描写,更深化了仙境的壮丽与超自然的特质。

“佩服交带箓,讽吟蕊珠文”则展示了仙人的日常生活,其中佩戴着精美的饰物,诵读着神秘的经文。这些细节增添了一份仙界生活的真实感和诗人对于此种生活的向往。

“阆宫缥缈间,钧乐依稀闻”中的“阆宫”指的是道教中的一座神山或仙境,这里通过对音乐的描述,让读者仿佛听到了那遥远而又模糊的仙乐,进一步加深了仙境的神秘与美好。

“斋心谒西母,暝拜朝东君”则描绘了一种敬礼天地、自然万物的场景,这里的“西母”和“东君”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仙尊或自然之神,诗人通过对这些神灵的崇拜,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与宇宙和谐共生的追求。

后续的几句,“烟霏子晋裾,霞烂麻姑裙”继续描绘了一种幻想中的仙境生活,其中“烟霏”、“霞烂”等词汇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而“子晋裾”和“麻姑裙”则增加了对仙人的形象描述。

接着,“倏忽别真侣,怅望随归云”表达了一种对于离别仙界、回到尘世的无奈与眷恋之情。这里的“真侣”指的是道教中的修行者或仙人,而“归云”则象征着返回到仙境的愿望。

“人生同大梦,梦与觉谁分”这两句哲理十足,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如梦的看法,以及梦境与现实界限模糊的感慨。

紧接着,“况此梦中梦,悠哉何足云”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观点,即在梦中还能有更深层次的梦境,这使得梦和醒之间的区别变得更加不明显。

“假如金阙顶,设使银河濆。既未出三界,犹应在五蕴”则是诗人对于仙境的一种想象,其中“金阙顶”、“银河濆”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高远之地,而“三界”和“五蕴”则指的是佛教中的概念,分别代表了宇宙的三个层次和尘世的五种感官享乐。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束缚、达到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后面的“饮咽日月精,菇嚼沆瀣芬。尚是色香味,六尘之所熏”则通过对仙人的修行方式和感官体验的描写,再次强调了诗人对于超脱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引起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追求。

“尚是色香味,六尘之所熏”一句,则深刻揭示了即便是在仙境中,也难以完全摆脱世间的诱惑和束缚。

“仙中有大仙,首出梦幻群。慈光一照烛,奥法相絪缊”描绘了一位在仙界中的高级仙人,这位仙人的出现打破了梦幻的界限,而“慈光一照烛,奥法相絪缊”则展示了这位大仙传授道法的情景。

“不知万龄暮, 不见三光曛。一性自了了, 万缘徒纷纷”表达了一种对时间的超脱以及对于世间万物的看破。这里,“万龄”、“三光曛”都象征着时间的长久与永恒,而“一性”则指的是道家中的一元之理,意指返回到本源的状态。

最后,“苦海不能漂,劫火不能焚。此是竺乾教,先生垂典坟”则表达了一种对于道法的坚信,即便是在世间的痛苦与灾难面前,也无法动摇修行者的决心。这几句通过对“竺乾教”的提及,以及对“先生”(可能指的是某位道教宗师)的尊敬,展示了诗人对于道法的认同和崇敬。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赠罗蘖山方伯入觐

海国秋风搅树声,粤山粤水送君行。

八年四海维藩誉,万里长驱入觐情。

已见东南悲水火,还闻西北事经营。

高材端合为时用,安得如前谷口耕。

(0)

谒陈白沙先生

二十馀龄入帝京,何人海内最知名。

三千首上追风雅,五百年来见老成。

岭海烟波生肺腑,关闽风月在窗棂。

自从别却金台后,夜夜天南看德星。

(0)

送周少宰册封秦府便道省墓

自绍箕裘后,人推阆苑仙。

早成知国器,内美是家传。

职系宫函左,经谭黼座边。

效劳时已久,图报日弥坚。

世际龙飞运,公当凤至年。

奉常初赐服,宗伯已随肩。

眷此铨衡地,还资旧学贤。

品题才最美,论荐德为先。

圣代分封远,藩邦胤祚延。

载劳持汉节,衔命向秦川。

世子承恩后,王宫接燕前。

山河陈带砺,民物语旬宣。

薄览南山胜,旋挥北路鞭。

故园当马首,先陇拜牛眠。

灯火论乡俗,牲醪费俸钱。

阙廷虽在迩,桑梓故难捐。

二月莺花动,群贤想望专。

祇应天咫尺,长在寸心悬。

(0)

次张仲堤送舍弟考绩韵

有弟有弟居留京,三年老梦虚南征。

兹来始慰契阔意,语次便及诸年兄。

诸兄德业方修进,泾公巨眼文高明。

会须归作大川楫,胡为独哦沧浪缨。

寅君事竣今回首,聊寄一樽秋露酒。

请君开酌当长春,不识长春能许否。

故园亦自有仙台,隔断红尘不受埃。

早晚乞身吾决去,却烦公为写归来。

(0)

重阳遇雪言怀

九日黄花节,孤城白雪寒。

望中山色改,松杪叶声乾。

衰鬓催秋暮,芳樽负菊餐。

异乡逢此日,谁与尽清欢。

(0)

入蔚州

行尽千山与万山,马蹄今日蔚州关。

镇边楼上闲刁斗,倒剌山前问大还。

漠漠风沙连塞外,镗镗金鼓彻云间。

观风恐未宣君德,感愧中心几汗颜。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