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千仞耸亭亭,梦绕苕溪十里青。
苦厌簿书迷老景,坐怀丘壑寄颓龄。
稚川可复寻勾漏,灵运能忘过始宁。
叠石且从开小径,苦寒仍喜报馀馨。
天工未拟藏遗巧,物态何曾有遁形。
散策便思穿窈窕,沉钩真欲钓清泠。
已看袖里携东海,端向篱中得画屏。
半世生涯皆福地,不妨归更侍祠庭。
家山千仞耸亭亭,梦绕苕溪十里青。
苦厌簿书迷老景,坐怀丘壑寄颓龄。
稚川可复寻勾漏,灵运能忘过始宁。
叠石且从开小径,苦寒仍喜报馀馨。
天工未拟藏遗巧,物态何曾有遁形。
散策便思穿窈窕,沉钩真欲钓清泠。
已看袖里携东海,端向篱中得画屏。
半世生涯皆福地,不妨归更侍祠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官场簿书之累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情境。首句“家山千仞耸亭亭”,以雄伟的山峰起笔,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接着,“梦绕苕溪十里青”一句,通过梦境中的苕溪,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山水的痴迷之情。
“苦厌簿书迷老景,坐怀丘壑寄颓龄”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文书工作的厌倦,以及渴望在自然山水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接下来,“稚川可复寻勾漏,灵运能忘过始宁”两句,借用了古代文人寻找仙丹和游历名山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向往和追求。
“叠石且从开小径,苦寒仍喜报馀馨”两句,描绘了诗人亲自开辟小径,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也乐于欣赏自然的香气,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珍惜。随后,“天工未拟藏遗巧,物态何曾有遁形”两句,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万物形态的自然呈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心。
“散策便思穿窈窕,沉钩真欲钓清泠”两句,通过散步和垂钓的活动,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最后,“已看袖里携东海,端向篱中得画屏”两句,以携带东海之水和篱笆中的画屏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对生活艺术化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向往,也反映了其在官场压力下寻求精神解脱的心路历程。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曾游玉垒市,长揖岷山云。
尘缘不暇往,今日翻送君。
丈人紫霞服,麻姑青练裙。
鹿车时出游,俗眼了难分。
犹闻老人村,鹤发自耕耘。
岂无抱德士,可与立奇勋。
勿求不死药,自苦骨与筋。
胡儿正南牧,两河如聚蚊。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