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寓台咏怀·其一》
《寓台咏怀·其一》全文
清 / 易顺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玉门何路望生还,恍忽长辞天地间。

黄耳音书隔人海,红毛衣服共云山。

亡秦歃血今三户,适越文身古百蛮。

皂帽藜床未归客,独惭无术救时艰。

(0)
鉴赏

这首诗《寓台咏怀(其一)》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易顺鼎所作。诗中充满了对个人命运与国家时局的深沉感慨。

首联“玉门何路望生还,恍忽长辞天地间”,开篇即以“玉门”为引,玉门关是中国古代边防要塞之一,此处借指国门之外的遥远之地。诗人感叹自己如同身处玉门之外,不知何路可回,表达了对未知命运的迷茫和对归乡之路的渴望。同时,“恍忽长辞天地间”则暗示了诗人可能面对的离别与生命的终结,流露出一种超脱而又悲凉的情感。

颔联“黄耳音书隔人海,红毛衣服共云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外界的隔绝感。黄耳,古代传说中的神犬,象征着传递消息的使者;红毛衣服则可能是对远方异族服饰的描述,暗示诗人与外界的联系被阻断,只能在想象中与远方的人们交流。而“共云山”则将这种孤独感推向极致,仿佛诗人与世隔绝,只能与云山为伴,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颈联“亡秦歃血今三户,适越文身古百蛮”,运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忧虑。亡秦歃血指的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三户之战,象征着弱小力量对抗强敌的决心;适越文身则是讲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暗含着诗人对于国家虽处困境但仍有复兴希望的期待。这两句通过历史的对比,既是对现实的隐喻,也是对未来的寄托。

尾联“皂帽藜床未归客,独惭无术救时艰”,诗人自比为未归之客,坐在简陋的皂帽藜床之上,表达了自己作为流亡者身份的认同,以及面对国家时局艰难时感到的无力与自责。最后一句“独惭无术救时艰”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有效解决国家困境的深深自责和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与国家时局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际遇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和自责,是一首充满深沉情感与历史思考的作品。

作者介绍
易顺鼎

易顺鼎
朝代:清   字:实甫   号:忏绮斋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生辰:1858~1920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
猜你喜欢

天问

春光从到后,物物露春情。

雨养枯泉活,烟医病草生。

梁间添乳燕,柳外啭新莺。

一饱将天问,何时愿可成?

(0)

古意

千家砧杵乱城头,新月微明江水流。

床外蛩鸣偏出夜,风前白苎不宜秋。

愁连天汉无鸿雁,梦到关山见戍楼。

芳草不青莲子落,征夫何事好长游。

(0)

丽人篇

云为蝉鬓霞为裳,文轩绣户逞新妆。

白莲未作风中色,丹桂先移月里香。

洛川立处花横水,楚馆歌时声在梁。

伤心半倚同心扇,留客双飞并蒂觞。

杨柳垂丝空系念,蛱蝶联群只断肠。

欲把芳心托缄素,锦书杂泪不成行。

(0)

二月闻雁三首·其三

孤鸿几日过长安,拖得春旗露未干。

应说边庭花信早,征衣初拟褪春寒。

(0)

雪后登楼看山歌

昨朝飞雪满大荒,登楼四顾天茫茫。

今朝登楼禁不得,吾与青山头并白。

筠床呼酒皛宇开,瑶华积作中天台。

对山遥劝一杯酒,平生与君为素友。

君今头白青有时,奈何吾鬓真成丝。

(0)

洞庭湖

夏浅湖心伏,不分天水非。

新帆随数点,好鸟择边飞。

日月光难遍,江湘气尽归。

客舟来此泛,孤似岳僧扉。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