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肠之河羊肠坡,山回路转高嵯峨。
河中之水有遗恨,触石冲厓生白波。
闻昔蠢苗犯边鄙,封豕长蛇恣吞噬。
三军食尽胥沦亡,斗大孤城竟何恃。
元戎率众西南来,威如罴虎声如雷。
倒悬欲解一方急,大剪丑类歼渠魁。
柰何将骄师不律,到此仓遑遭覆没。
当时积血膏野草,至今白石堆残骨。
山自青青水自流,英雄此恨何时休。
古来兵事贵持重,方叔成功有壮犹。
羊肠之河羊肠坡,山回路转高嵯峨。
河中之水有遗恨,触石冲厓生白波。
闻昔蠢苗犯边鄙,封豕长蛇恣吞噬。
三军食尽胥沦亡,斗大孤城竟何恃。
元戎率众西南来,威如罴虎声如雷。
倒悬欲解一方急,大剪丑类歼渠魁。
柰何将骄师不律,到此仓遑遭覆没。
当时积血膏野草,至今白石堆残骨。
山自青青水自流,英雄此恨何时休。
古来兵事贵持重,方叔成功有壮犹。
这首《羊肠河吊古》由明代诗人祁顺所作,通过对羊肠河畔历史事件的追忆,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悲壮。诗中描绘了羊肠坡的险峻地形,以及河流中因历史事件而留下的遗憾与愤怒,通过“触石冲厓生白波”这一形象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河水因历史的伤痛而激荡的情景。
接着,诗人追溯到古代苗族侵犯边境的历史,描述了三军在食物耗尽的情况下,面对孤立无援的困境。然而,元戎(指挥官)率领大军从西南方向而来,以雷霆万钧之势解救危局,意图彻底清除敌患。但最终,由于将领骄纵和军队纪律松弛,导致了失败,留下了满地的鲜血和白骨。
诗的后半部分反思了战争的教训,强调了军事行动应持重的重要性,并以方叔(古代著名将领)的成功为例,表达了对英勇牺牲者的敬意。同时,诗人也感慨于英雄的悲壮命运,以及历史遗留的遗憾,指出“古来兵事贵持重”,提醒后人吸取历史教训。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有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的颂扬和对和平的渴望。
庆兆三回白,祥开嗣岁春。
精求方恳恳,悬应忽逡逡。
化母非无待,玄冥却有神。
夜窗疑是月,晓砌不生尘。
麰麦占年熟,郊原见日新。
柳塘吹漠漠,银浦剪缤缤。
鹤干胜寒重,猿枝撼落频。
折腰嗟劲节,低首吊苍鳞。
池草生吟思,溪梅寄远人。
不知吟啸地,何似灞桥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