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金粟,俊赏琼英,东亭恨堕风涡。
六百年来事,灵根在、浑似记梦春婆。
濠梁王气,同都消歇,空回首、金谷笙歌。
无人际、红香泣露,可堪愁损青娥。
栖迟野塘荒溆,甚情移洛浦,影换恒河。
追忆龙华会,拈花笑、禅意待证芬陀。
五云深处眠鸥稳,任天外、尘劫空过。
好折供、维摩方丈,伴他一树桫椤。
前身金粟,俊赏琼英,东亭恨堕风涡。
六百年来事,灵根在、浑似记梦春婆。
濠梁王气,同都消歇,空回首、金谷笙歌。
无人际、红香泣露,可堪愁损青娥。
栖迟野塘荒溆,甚情移洛浦,影换恒河。
追忆龙华会,拈花笑、禅意待证芬陀。
五云深处眠鸥稳,任天外、尘劫空过。
好折供、维摩方丈,伴他一树桫椤。
《五彩结同心.昆山真义镇之东亭子为顾阿瑛玉山佳处故址之一。今岁池荷盛开,重台骈萼,并蒂至五六花。余偕姚虞琴、江小鹣、郎静山临赏。以其叶小藕窳而不结莲房,又花瓣襞积,卷如蕉心,正与吴中华山刘宋造像中所刊千叶莲同。因断为即天竺传来之千叶莲,盖花中如海棠、海石榴、山茶,凡舶来种恒现多层,此殆同例也。元末明初迄今已六百年,沦落荒村中,今始幸邀吾徒之一顾。感赋此阕,以属阿瑛,兼示同人》【清·叶恭绰】前身金粟,俊赏琼英,东亭恨堕风涡。六百年来事,灵根在、浑似记梦春婆。濠梁王气,同都消歇,空回首、金谷笙歌。无人际、红香泣露,可堪愁损青娥。栖迟野塘荒溆,甚情移洛浦,影换恒河。追忆龙华会,拈花笑、禅意待证芬陀。五云深处眠鸥稳,任天外、尘劫空过。好折供、维摩方丈,伴他一树桫椤。
https://shici.929r.com/shici/ZXRq3.html
这首诗是叶恭绰先生于清末近现代初创作的一首词,名为《五彩结同心》。词中充满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词的开篇“前身金粟,俊赏琼英”,以“金粟”和“琼英”比喻前人的才华与高尚情操,表达了对过往文人雅士的敬仰之情。“东亭恨堕风涡”则暗含了对东亭被遗忘的遗憾,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六百年来事,灵根在、浑似记梦春婆”一句,将时间跨度拉长到六百年,强调了东亭的历史悠久,同时也暗示了其命运的起伏不定,如同梦境一般虚幻。接着,词人通过“濠梁王气,同都消歇,空回首、金谷笙歌”描绘了往昔繁华不再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日荣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无人际、红香泣露,可堪愁损青娥”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荷花在无人欣赏时的孤独与哀愁,进一步深化了对东亭衰败的感慨。随后,“栖迟野塘荒溆,甚情移洛浦,影换恒河”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变迁,表达了词人对自然景观变化的深切感受。
“追忆龙华会,拈花笑、禅意待证芬陀”这一句,通过引用佛教故事,表达了对精神追求与内心平静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对东亭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最后,“五云深处眠鸥稳,任天外、尘劫空过。好折供、维摩方丈,伴他一树桫椤”几句,展现了词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以及对东亭未来可能焕发新生的期待。整首词在历史与自然、过去与未来的交织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叶恭绰先生通过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他对东亭历史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