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张平子,客怀近若何。
悲秋心共苦,忧国鬓应皤。
北岳云中树,桑乾霜后河。
悬空寺里约,九日可相过。
为问张平子,客怀近若何。
悲秋心共苦,忧国鬓应皤。
北岳云中树,桑乾霜后河。
悬空寺里约,九日可相过。
此诗由明代诗人杨巍所作,名为《柬张前溪大参》。诗中以“为问张平子”开篇,以一种亲切而略带关切的语气,向友人张前溪大参询问近况如何。接下来的两句“客怀近若何。悲秋心共苦”,表达了对友人客居他乡时心境的关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对于秋天萧瑟之感的共鸣,暗示了两人情感上的相通。
“忧国鬓应皤”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交流,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也暗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岁月流逝、白发渐生的感慨。这一句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随后,“北岳云中树,桑乾霜后河”两句,通过描绘北方山岳和河流在秋霜覆盖下的景象,营造了一种肃穆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既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象征着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悬空寺里约,九日可相过”则以邀请友人相聚于悬空寺,共度佳节(九日,即重阳节)的方式,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这一邀请不仅寄托了对友情的深厚感情,也蕴含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东西二都,史载循良,不五六人。
记南阳有召,颍川有霸,并州如郭,河内如恂。
直比朱弦,清伴古镜,吏自秋霜民自春。
如公者,守廉平二字,近古名臣。棠阴手种方新。
又五马翩翩邺水滨。
想台高铜雀,尚留遗迹,堂深画锦,空锁凝尘。
琴瑟从容,雅歌缓带,美政遥知达紫宸。
期年后,看快行宣召,班冠廷绅。
朝发一钱渡,暮宿三江潮。
涂山有禅伯,饮我松间瓢。
遂登福勋庙,还憩汪罔桥。
涂翁不可诘,夜附山鬼妖。
载吊漆姓人,负恶忍兜苗。
既怀弯弓逆,可徒坐不朝。
逆名不可训,姑以后至枭。
涧硔洗遗骨,白日连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