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啸台·其四》
《啸台·其四》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乘流忽遇坎,触焉遘兹游。

纡馀上云垒,禅房忽通幽。

水光浮西泽,草树飒已秋。

岂无竹林友,腰印不我俦。

异时东山约,兴尽辄复收。

飞盖想清夜,华月湛西流。

何当共巾履,一笑破群忧。

(0)
翻译
顺流而行忽然遇到坎坷,这次的游玩就这样开始了。
蜿蜒曲折地登上云雾缭绕的山峰,忽然发现禅房隐藏在幽深之处。
水面泛着秋日的光芒,四周的草木已显萧瑟。
难道没有像竹林七贤那样的朋友吗?但他们身居高位,与我不相匹配。
曾经约定将来重回东山,等到兴致尽了就收拾心情。
想象着在清凉的夜晚乘坐轻车,明亮的月光洒向西方。
何时能与你们一同披巾戴帽,开怀大笑,驱散所有的忧虑。
注释
乘流:顺流。
忽:忽然。
坎:坎坷。
触:遭遇。
焉:这里。
遘:开始。
纡馀:蜿蜒曲折。
云垒:云雾缭绕的山峰。
禅房:禅寺。
忽通幽:忽然发现幽深。
水光:水面光芒。
西泽:西方湖泽。
飒已秋:已显秋意。
竹林友:像竹林七贤的朋友。
腰印:高官的印绶。
俦:同伴。
异时:将来。
东山约:东山之约。
辄:就。
飞盖:轻车。
清夜:清凉夜晚。
湛:洒满。
巾履:披巾戴帽。
一笑:开怀大笑。
群忧:所有忧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乘流忽遇坎,触焉遘兹游"表明诗人顺应自然的流动,偶遇障碍,也只是暂时停留,随即继续前行的旅程。这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观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由和自在追求的态度。

"纡馀上云垒,禅房忽通幽"则描绘了一种仙境般的景象,云雾缭绕之中,隐现着一间禅房,这里面的"幽"字,不仅形容了空间的深远,更蕴含着一种精神上的超脱和宁静。

接下来的"水光浮西泽,草树飒已秋"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水面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辉,映照着秋天渐渐凋敝的草木,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情境。

诗人在问"岂无竹林友,腰印不我俦"时,似乎是在探寻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腰印"则可能是指诗人特有的品行或气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知音难求的感慨。

至于"异时东山约,兴尽辄复收",这句话明显是在提及某个特殊时刻与朋友之间的约定,而当兴致盎然之时便会自然而然地归于平淡,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

最后两句"飞盖想清夜,华月湛西流"则是对夜晚景色的描绘。"飞盖"可能指的是行走时所乘坐的轿子,而"华月"则形容了明亮而美丽的月光,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种超凡脱俗、清净无为的夜晚场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赠程生东游

邹鲁风犹在,芒砀气有无。

霸心空大泽,儒行乃长途。

野艇冰迷雁,村楼冻集乌。

无劳怨岁暮,随处是江湖。

(0)

雪中郑生见访

万户风花起,吾门尔一开。

惊看破履迹,笑指白须来。

驴为登桥熟,船非访戴回。

今朝梁苑赋,合试马卿才。

(0)

送张含

明发车南指,滇城更复南。

秋惊洞庭叶,雪压贵州岚。

念汝此行远,求官今尚淹。

保昌山坞侧,好结望京庵。

(0)

寄王子苏州三首·其三

旧交多鬼录,吾子独仙乡。

幸自饶强健,何心说庙廊。

稻输吴郡白,橘足洞庭黄。

饱饭教儿女,摊书日满床。

(0)

团山登望

团山当县口,石壁对朝饶。

日静湖波敛,天低岛色遥。

风云馀霸气,吴楚混前朝。

秋水年年落,英雄恨不消。

(0)

刘家隔

匹马淮山尽,孤舟渐楚歌。

远商吴蜀杂,新雨汉江波。

骄雁斜斜下,轻鸥片片过。

整帆迟明发,天色定如何。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