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非圣贤,差失孰能免。
观过可知仁,是非难骤辨。
贻害固在恶,败绩或因善。
流弊每易滋,安得不加勉!
斯人非圣贤,差失孰能免。
观过可知仁,是非难骤辨。
贻害固在恶,败绩或因善。
流弊每易滋,安得不加勉!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期诗人沈尹默所作的《秋明室杂诗》中的第二十七首。它以质朴的语言探讨了人性的缺陷和道德判断的复杂性。诗中指出,即使是圣贤之人也会有错误,人们在观察他人的过失时,可以理解其内心的仁慈,但对是非的判断并非一蹴而就,往往需要时间与深入思考。诗中强调了恶行带来的直接危害,同时也暗示了善意行动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负面结果。诗人进一步指出,不良风气一旦滋生,纠正起来就更加困难,因此每个人都应自我勉励,防止流弊的扩大。整首诗寓含哲理,提醒人们在评价他人和自我反省时要宽容且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