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已消冰已开,风光渐觉拥楼台。
旅人未遂日边去,春色又从天上来。
况是樽中常有酒,岂堪岭上却无梅。
若非太守金兰契,谁肯倾心重不才。
残雪已消冰已开,风光渐觉拥楼台。
旅人未遂日边去,春色又从天上来。
况是樽中常有酒,岂堪岭上却无梅。
若非太守金兰契,谁肯倾心重不才。
这首诗描绘的是冬末春初的景色变化,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残雪已消冰已开”写出了冰雪消融,春天的脚步悄然临近,楼台周围的景致开始焕然一新。接下来的“旅人未遂日边去,春色又从天上来”表达了诗人对未能远行的遗憾,同时欣赏着春天从天而降的美景。
诗人感慨“况是樽中常有酒”,即使身处异乡,也能借酒消愁,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然而,“岭上却无梅”暗示了春天的不完整,少了梅花的点缀,略显遗憾。最后两句“若非太守金兰契,谁肯倾心重不才”,诗人以谦逊之词表达,如果不是与当地官员的深厚友情,恐怕不会有人如此接纳和欣赏他的才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淡泊与知足之情。
绿杨烟袅春昼长,沉香亭北万花香。
君王制得清平曲,教与花前吹凤凰。
玉靥生霞春梦起,閒愁不上蛾眉里。
欲使娇声发绛唇,为调新谱传纤指。
绝世曾闻玉树歌,调成新曲更情多。
人间吹作无穷怨,白日深宫奈乐何。
曲中更奏霓裳舞,谁信渔阳有鼙鼓。
骊山宫树起秋风,肠断香消马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