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瞳孤坟在何处,青鸟衔珠泪如雨。
海思云愁为别离,道逢精卫邀相语。
日日填河力已穷,凌霄未得羽毛丰。
荆山之玉君休抵,待雪深冤天地中。
重瞳孤坟在何处,青鸟衔珠泪如雨。
海思云愁为别离,道逢精卫邀相语。
日日填河力已穷,凌霄未得羽毛丰。
荆山之玉君休抵,待雪深冤天地中。
这首诗《精卫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象征手法,描绘了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句“重瞳孤坟在何处”,以“重瞳”这一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特征,隐喻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而“孤坟”则暗示了这些英雄的最终归宿,引出对英雄命运的感慨。接着,“青鸟衔珠泪如雨”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青鸟赋予情感,其泪水如雨,既是对英雄逝去的哀悼,也暗含了对不公命运的控诉。
“海思云愁为别离”一句,将大海的思念与云的愁绪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了对分离的深切感伤。随后,“道逢精卫邀相语”则引入了精卫填海的神话,精卫作为主人公,邀请诗人一同对话,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日日填河力已穷,凌霄未得羽毛丰”两句,描述了精卫填海的艰辛与不懈努力,同时也暗示了人类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力感。最后,“荆山之玉君休抵,待雪深冤天地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冤屈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正义终将昭雪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精卫填海的故事,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洞察,也蕴含了对社会公正与个人命运的反思,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理想追求。
今休阁铅黄,昔念长安远。
出游写我忧,驾言岂顾返。
撑舟度平湖,蜡屐试叠巘。
境幽客更佳,风静日亦烜。
尔仆毋告劳,我足尚忘蹇。
眼明见孤山,地禁接上苑。
却登灵隐寺,岩壑此其本。
经行尽精舍,一一为排键。
胜游固可继,况乃春未晚。
所嗟虮虱臣,无术助龙衮。
颇闻议深讨,将士不及饭。
古称格苗顽,不必侵自阮。
吾民战吾地,瓯脱未少损。
愿言休王师,岁熟禾自稛。
诗勿惊人日以昌,巍科只待赋阿房。
源深元自流三峡,干老今谁敌豫章。
肯向洛阳寻白傅,曾从江夏学黄香。
漠廷结绶君家事,不羡弹冠贡与王。
蚤看媠鹏万里风,晚陪剑履大明宫。
谁知九郡提封广,还许三年使事同。
我合挂冠寻旧隐,君当补衮用新功。
中兴盛事人应说,五纪吾邦四少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