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天一气贯中和,孺子膏肓若我何!
内景金花今證道,上池玉液不生波。
献方龙每乘云至,收杏人曾倩虎驮。
十世医传方胍妙,门前无奈杏花多。
心天一气贯中和,孺子膏肓若我何!
内景金花今證道,上池玉液不生波。
献方龙每乘云至,收杏人曾倩虎驮。
十世医传方胍妙,门前无奈杏花多。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赠予医士潘氏中和斋的作品,表达了对潘氏医术高超的赞扬和对其医德的肯定。首句“心天一气贯中和”描绘了潘氏医者内心的平和与医术的和谐统一,暗示其治疗理念注重身心调和。次句“孺子膏肓若我何”则以轻松的口吻表达,即使面对最棘手的病情,潘氏也能从容应对。
第三句“内景金花今證道”赞美潘氏医术精湛,如同修炼内丹,金花象征医术的精妙与内在修为。第四句“上池玉液不生波”进一步强调其医术如上池之水,平静无波,治疗效果显著。
第五、六句通过神话般的意象,如龙乘云而至、收杏人请虎驮药,展现了潘氏医术的神奇和影响力。最后一句“十世医传方胍妙,门前无奈杏花多”总结了潘氏家族世代行医的传承,以及其医术之高,门前杏花繁多,象征患者众多,口碑极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典雅的词藻和生动的比喻,高度赞扬了潘氏医士的医术和医德,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医者的敬仰和对医学的崇尚。
握手与君别,万里从此辞。
悠悠道路长,恻恻中心悲。
白日西山没,流水东海驰。
东西各异势,会合良难期。
明月有时缺,思君长不绝。
茫茫春雪深,道路没归辙。
驱驰力已疲,憔悴发已白。
君心但自保,岂敢怨离别。
策杕随春风,萋萋芳草绿。
陌上花正开,田中雨新足。
彩鸠呼其妇,乌犍舐孤犊。
双雉何翩翩,翻飞起林麓。
紫燕寻旧巢,仓庚出幽谷。
柔桑叶始抽,蚕种犹未浴。
野人自耦耕,稚子相戏逐。
忽逢一老翁,招邀过茆屋。
指顾儿与孙,床头酒初熟。
瓢分腊酝清,不用葛巾漉。
一杯复一杯,覼缕说乡俗。
礼义日衰谢,诗书少人读。
田园苟岁时,人情多反复。
天道亦好还,此俗终当复。
老翁何时见,庶几豁双目。
临别重丁宁,莫向他人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