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篷上鸣,默默篷下听。
声催寒气饶,势逐风力劲。
拥衾客未眠,维楫江初暝。
不似潇湘时,令人动高兴。
萧萧篷上鸣,默默篷下听。
声催寒气饶,势逐风力劲。
拥衾客未眠,维楫江初暝。
不似潇湘时,令人动高兴。
这首《舟中夜雨》由明代诗人蒋惠所作,描绘了船舱内夜雨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句“萧萧篷上鸣”以拟声词“萧萧”形容雨滴敲击篷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悠长的氛围。接着“默默篷下听”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诗人对这声音的专注倾听,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沉思。
“声催寒气饶,势逐风力劲”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雨势的猛烈,不仅带来了寒冷,也随着风力增强,展现了自然界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感与寒冷感交织在一起,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雨夜图景。
“拥衾客未眠,维楫江初暝”则将视角转向船上的旅人,通过“拥衾”和“未眠”这两个细节,展现了诗人自己在雨夜中的状态——虽然被寒冷和风雨所扰,但依然难以入眠,或许是因为对旅途的思考或是对远方的期待。同时,“维楫江初暝”描绘了江面在夜幕降临时的朦胧景象,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最后,“不似潇湘时,令人动高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情境的感受。与以往的旅行经历相比,这次的舟中夜雨似乎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可能是对孤独、对自然的感慨,或者是对未来的某种期待。
整体而言,《舟中夜雨》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夜行舟的生动场景,并通过诗人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自然与人心之间的微妙联系,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