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昙花宝上人院》
《过昙花宝上人院》全文
唐 / 姚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九陌最幽寺,吾师院复深。

烟霜同覆屋,松竹杂成林。

鸟语境弥寂,客来机自沈。

早知能到此,应不戴朝簪。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òtánhuābǎoshàngrényuàn
táng / yáo

jiǔzuìyōushīyuànshēn
yānshuāngtóngsōngzhúchénglín

niǎojìngláishěn
zǎozhīnéngdàoyìngdàicháozān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远幽静的寺院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和对心灵宁静的向往。

“九陌最幽寺”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空间氛围,九陌意为九曲小道,小道蜿蜒曲折通往深处的寺庙,已显现出一种远离尘嚣、隐逸世外的意境。"吾师院复深"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幽深感,"吾师"指的是诗人心中的导师或精神寄托,这里可能是佛教僧侣,也可能是诗人的内心所依赖的人物。

“烟霜同覆屋,松竹杂成林”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使得寺院周围环境显得更加幽深静谧。烟霜覆盖着屋顶,营造出一种时间静止、尘世隔绝的氛围,而松竹交织成林,则增添了一种野趣与生机。

“鸟语境弥寂”一句,以鸟鸣声为背景音乐,使得寺院及其周遭环境显得更加安宁。"客来机自沈"则表明诗人对于外界的淡然态度,尽管有客人到来,但他心如止水,不为世事所扰。

最后“早知能到此,应不戴朝簪”两句,是诗人对自己能够达到这一境界的自我肯定。"早知"表明这是一个早已预见和渴望达到的状态,而"应不戴朝簪"则象征着脱离了世俗的羁绊,达到了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姚合

姚合
朝代:唐   号:称“姚   籍贯:陕州硖石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挽曾国藩联

天上大星沉,气壮山河,身骑箕尾;

人间纷雨泣,功在社稷,泽被民生。

(0)

挽庄怡孙联

清才妙墨世无双,怜君运蹇中年,小别竟传客死;

京国乡关欢不再,惟尔目空余子,久要独见平生。

(0)

挽张之洞联

人是社稷臣,两载纶扉,勤劳国计;

泽流汉江水,八州子弟,望断公归。

(0)

忠义冢联

无求生以害仁,死且不朽;

为厉鬼而杀贼,魂兮来归。

(0)

挽张之洞联

教育得天下英才,硕画定学规,八百孤寒说遗爱;

惓怀在国家要政,弥留陈路事,九重雨露悼公忠。

(0)

挽郭嵩焘联

悲悯圣人心,孟子见迂阔而公见乖崖,若论名实当时笑;

才华翰林伯,同年居要津乃屏居田里,毕竟文章误我多。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