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灵、学问两宜兼,老妪能知律转严。
俗语都从书史出,一经镕铸值千缣。
性灵、学问两宜兼,老妪能知律转严。
俗语都从书史出,一经镕铸值千缣。
这首诗《论诗(其二)》由清代诗人林占梅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诗歌创作与个人修养之间关系的深刻见解。
首句“性灵、学问两宜兼”,强调了性情与学识并重的重要性。性灵指的是个人的情感、直觉和创造力,而学问则代表知识、理论与逻辑思维。这两者在诗歌创作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诗人认为,一个优秀的诗人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更要有敏锐的感知力和独特的个性表达。
次句“老妪能知律转严”,以“老妪”这一形象比喻普通人,说明即便是不谙文墨的普通百姓,也能感受到诗歌中严谨的韵律之美。这反映了诗歌艺术的普遍性和感染力,无论文化水平高低,人们都能从中获得共鸣和享受。
第三句“俗语都从书史出”,指出俗语或日常语言的丰富来源,它们往往源自历史文献和书籍。这句话强调了文学与生活、历史之间的紧密联系,说明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反映时代风貌,还能提炼和传承社会智慧。
最后一句“一经镕铸值千缣”,意指经过精心创作和加工的文学作品,其价值堪比珍贵的丝绸。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优秀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它们能够跨越时空,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综上所述,《论诗(其二)》通过探讨性灵与学问、日常生活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以及优秀作品的价值,展现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郁郁思淫滞,振衣聊萍游。
云晴霄宇丽,绿暗川原幽。
伫步时引顾,心期叹无俦。
路逢荷犁翁,笑我独何求。
趋尘顾叩之,弃去不少留。
心知所言非,龃龉自惭羞。
归来面空牖,默坐穷其由。
达人隆广度,曲士遵偏谋。
临歧每易惑,怨己识未周。
行藏命也夫,吾非斯人流。
君不见钟繇学书夜不眠,以指画字衣皆穿。
当时尺牍来邺下,锦标玉轴争流传。
又不见鲁公得法屋漏雨,意象咄咄凌千古。
断碑零落翠苔封,直气英风犹可睹。
元常独步黄初际,清臣后出今无继。
风神迥处本天资,巧力亦自精勤至。
羡君好尚何高奇,寒窗弄笔手生胝。
向来失计堕尘网,锐气直欲摩云飞。
男儿舌在心何怍,却拟临池寻旧学。
要须笔外见钟颜,会自蛟龙生掌握。
银钩石刻余何爱,劝以短歌君勿怠。
他时八体妙有馀,此歌傥可君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