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思投老,征途复苦辛。
古城寒戍火,多病老僧身。
寂寂凌江寺,萧萧枫叶津。
昨来云水客,云是庐山人。
避地思投老,征途复苦辛。
古城寒戍火,多病老僧身。
寂寂凌江寺,萧萧枫叶津。
昨来云水客,云是庐山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因避难而寻求安老之地,却在征途中遭遇了重重艰辛。他抵达了一个古老的城池,那里烽火连天,寒气逼人,映照出岁月的沧桑。诗人自己也饱受疾病困扰,年岁已高,身心俱疲。他所停留的凌江寺,此刻显得格外寂静,只有萧瑟的枫叶在江边轻轻摇曳,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
诗中“寂寂凌江寺”一句,不仅描绘了寺庙的静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疲惫。而“萧萧枫叶津”则通过枫叶的凋零和江边的渡口,营造出一种秋日的肃杀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落寞情绪。
最后,“昨来云水客,云是庐山人”两句,以一位自称来自庐山的云游之客作为结尾,似乎在暗示诗人虽然身处异地,但内心仍怀有对远方山水的向往与眷恋。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行年得六十,寿逾天地老。
君试观蟪蛄,莫度春秋考。
相彼蟭螟巢,微生物无数。
吾窥显微镜,蠕动纷生聚。
视虱如车轮,其体骨已巨。
虱体之血轮,有地球国土。
析之万亿千,辗转孽生谱。
累析及至微,须费几时序。
吾人之一瞬,彼已寿千古。
精心冥推想,比例难疏举。
然则六十年,岂止亿岁许。
以观我众生,宇宙乐仰俛。
客久看遍门前山,兀倚湖光壁挂杖。
花时台馆颇照眼,亦依蜂蝶媚寻丈。
尚书禊约竟临存,张饮联吟付双桨。
发兴携为玲珑游,魂迎草树初旭朗。
飞车刹那百里外,谈古都杂雷霆响。
临安山势万龙鸾,偏矗一峰如侧掌。
折旋危堑苍霭垂,叠缘梯级出瓮盎。
披襟呼吸元气中,鸟声不到吞魍魉。
磨崖题刻宋逮明,苏留打字尤倔强。
绝顶旁得三休亭,坡谷佛印馀石像。
偃蹇从呼学士松,下接烟岚浮泱漭。
坡公别摹笠屐图,厕以杨琳眉映嗓。
千载争存好事人,祈盖把茅庇灵爽。
入憩僧堂饱蔬笋,辟谷少年解供养。
空阶红湿牡丹肥,层架碧侵苔藓长。
抔土导寻琴操墓,幻景幽情一摩荡。
归径依稀衙鼓传,卧治专城泣吾党。
隔岁联登天目巅,重过侠骨闭黄壤。
肺腑哀乐通造化,终契裹粮适莽苍。
鸦点摇空落照迷,掉首犹缠天际想。
《庸庵尚书至自沪三月八日携犹子子式命汽车招闲止与余同游临安玲珑山尚书有诗余亦继作》【清·陈三立】客久看遍门前山,兀倚湖光壁挂杖。花时台馆颇照眼,亦依蜂蝶媚寻丈。尚书禊约竟临存,张饮联吟付双桨。发兴携为玲珑游,魂迎草树初旭朗。飞车刹那百里外,谈古都杂雷霆响。临安山势万龙鸾,偏矗一峰如侧掌。折旋危堑苍霭垂,叠缘梯级出瓮盎。披襟呼吸元气中,鸟声不到吞魍魉。磨崖题刻宋逮明,苏留打字尤倔强。绝顶旁得三休亭,坡谷佛印馀石像。偃蹇从呼学士松,下接烟岚浮泱漭。坡公别摹笠屐图,厕以杨琳眉映嗓。千载争存好事人,祈盖把茅庇灵爽。入憩僧堂饱蔬笋,辟谷少年解供养。空阶红湿牡丹肥,层架碧侵苔藓长。抔土导寻琴操墓,幻景幽情一摩荡。归径依稀衙鼓传,卧治专城泣吾党。隔岁联登天目巅,重过侠骨闭黄壤。肺腑哀乐通造化,终契裹粮适莽苍。鸦点摇空落照迷,掉首犹缠天际想。
https://shici.929r.com/shici/22J9FJ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