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籍于郊,典仪具陈。务农以训,供祀以勤。
祀在于诚,匪勤于人。训农以实,匪训以文。
帝谨二物,乃躬乃亲。公侯卿士,暨厥庶民。
千甸有制,饬哉惟寅。帝赉高年,式宴且喜。
种种黄发,族立而议。我生艰难,暴乱以继。
耳狃金鼓,目狎戎器。皇其我图,亲讲农事。
有子有孙,力田孝悌。鼓舞至仁,薰焉如醉。
帝籍于郊,典仪具陈。务农以训,供祀以勤。
祀在于诚,匪勤于人。训农以实,匪训以文。
帝谨二物,乃躬乃亲。公侯卿士,暨厥庶民。
千甸有制,饬哉惟寅。帝赉高年,式宴且喜。
种种黄发,族立而议。我生艰难,暴乱以继。
耳狃金鼓,目狎戎器。皇其我图,亲讲农事。
有子有孙,力田孝悌。鼓舞至仁,薰焉如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君主在郊野举行祭祀和农事活动的情景。诗中通过对帝王务农、供祀的描述,强调了诚心和勤勉的重要性,以及帝王对于民众的关怀。同时,也表达了希望国泰民安、子孙满堂的美好愿望。
诗人运用古典汉语,将祭祀活动描绘得庄重而郑重,通过“务农以训”、“供祀以勤”等词汇传达出帝王对农业和宗教仪式的重视。"匪勤于人"一句则表明了真正的敬意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的诚信。
在接下来的部分,诗中写到“训农以实”、“匪训以文”,进一步强调了务实与真诚的重要性,不应仅停留在文字或形式上。"帝谨二物,乃躬乃亲"则表达了帝王亲身参与和关心民众的情感。
后半部分描述了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有子有孙,力田孝悌"一句特别突出了家庭和谐、子孙满堂的传统美德。最后,“鼓舞至仁,薰焉如醉”则是对这种美好生活状态的享受和陶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帝王亲耕亲祭、关怀民众以及对国家安定与家庭美满的向往,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理想和社会伦理观念。
寒猋自西北,薄曙凄中林。
揽衣起徘徊,慷慨怀昔人。
寿不及颜子,而有乐道心。
担笈三千里,六七年于今。
风雨守穷檐,抱志暂安贫。
念此冰雪姿,意气干星辰。
精锐造物妒,乖沴中肺金。
适予移茅屋,扁舟发榕阴。
依依向长薄,帆没海烟深。
到山始一月,遽然闻讣音。
盼望绝云涛,中宵情莫任。
为学苦不蚤,清标负高岑。
自夏复徂冬,驱隙忽骎骎。
犹忆别离时,美言竟斯晨。
九仞亏一成,石上空微因。
极寿鲜至百,城隍故复新。
知见留世间,国土迁人民。
浩浩阴风吹,凛凛松柏身。
已死勿复道,未死谁与陈。
未死笑已死,今人犹昔人。
智者向我言,人生如浮云。
豪杰与圣贤,终焉成灰尘。
丹液多所误,浮丘空有名。
有酒但须乐,安问毁且成。
此语不知道,大道忘身形。
彭殇岂足计,玄妙匪其珍。
荣枯还大化,所赖吾有心。
汎汎难为谋,抚弦鸣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