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忆行年五十五,扰扰得失枯人肠。
金鱼绿酒我须换,苍狗白衣谁可量。
瘦梅喜浸古罍盎,老态怕著新衣裳。
亲朋相别万里外,一字不到三年强。
忽忆行年五十五,扰扰得失枯人肠。
金鱼绿酒我须换,苍狗白衣谁可量。
瘦梅喜浸古罍盎,老态怕著新衣裳。
亲朋相别万里外,一字不到三年强。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马臻所作的《忽忆》。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往亲友的深深怀念。
首句“忽忆行年五十五”,诗人回忆起自己已经步入五十五岁的年纪,感叹岁月如流,人生苦短。接着,“扰扰得失枯人肠”一句,描绘了在世事的纷扰中,得与失带来的内心痛苦和疲惫。
“金鱼绿酒我须换,苍狗白衣谁可量。”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人生比作一杯金鱼绿酒,短暂而珍贵;又以变化无常的云彩(苍狗)和白色衣服(白衣)来象征人生的不可预测性和易逝性。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瘦梅喜浸古罍盎,老态怕著新衣裳。”这两句通过瘦梅与古罍盎的搭配,以及老态与新衣裳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老去的接纳与无奈。瘦梅在古罍盎中显得更加生动,而老态却害怕穿上新衣裳,暗示着对旧事物的留恋和对新事物的抗拒。
最后,“亲朋相别万里外,一字不到三年强。”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即使相隔万里,也难以得到一封书信,时间的漫长使得思念之情愈发强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充分体现了马臻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