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好尚在田庐,物物幽奇事亦疏。
云护篱中曾采药,风吹床上未收书。
草间遗籍农谈处,石畔残樽蜡饮馀。
徘徊欲去还题尸,凡鸟深惭我不如。
高人好尚在田庐,物物幽奇事亦疏。
云护篱中曾采药,风吹床上未收书。
草间遗籍农谈处,石畔残樽蜡饮馀。
徘徊欲去还题尸,凡鸟深惭我不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雅之士隐居于田园的生活场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的好尚与情趣。
首句“高人好尚在田庐”,开门见山地赞美了隐士的高尚情操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接着,“物物幽奇事亦疏”一句,既是对隐士生活状态的描述,也暗含着对世间琐碎事物的超脱态度。
“云护篱中曾采药,风吹床上未收书”两句,生动描绘了隐士日常生活的两个片段:在云雾缭绕的篱笆边采药,以及在微风轻拂的床上翻阅未完的书籍。这两幅画面,既体现了隐士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又展现了他丰富的精神世界。
“草间遗籍农谈处,石畔残樽蜡饮馀”则进一步展示了隐士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他在日常生活中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美酒的享受。草间的书籍、石畔的酒杯,都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最后,“徘徊欲去还题尸,凡鸟深惭我不如”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想要离开,却又在心中留下敬意,自愧不如,这既是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现实处境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太初谈赤松,中古说黄石。
笑策导引勋,须鬓白成黑。
金华得道人,缀自仙之籍。
虽因习堕缘,久悟空为色。
泥丸至丹田,盖著半生力。
若为鬓与须,白者日加益。
陆展馀染方,岂固未全得。
老聃生世初,鬅鬙头已白。
公白才十年,视聃迟半百。
纸帐挂斋中,竹奴攲枕侧。
染亦无所施,元方不须觅。
或疑白之根,勃窣蟠胸臆。
太白缘搜诗,少陵为忧国。
根未能中芟,华宁不外茁。
根华理固然,抑复容有说。
春浅未多温,腊颓有馀冽。
纷纷破萼梅,衮衮放花雪。
融结上鬓须,愈白愈清绝。
少于仁用功,晚以静为德。
厌坐广平堂,归住子云宅。
卧听儿吟哦,起视孙戏剧。
颐间莹生朱,眼底光盎墨。
鬓须从白尽,不失寿箕翼。
切毋痛著梳,更勿闲事镊。
长留与人看,知是老仙伯。
曳裾客盈门,我独有诗癖。
齿愿与公俱,倒指满千亿。
年年赋寿诗,岁岁为贺客。
《寿广东帅潘直阁》【宋·曾丰】太初谈赤松,中古说黄石。笑策导引勋,须鬓白成黑。金华得道人,缀自仙之籍。虽因习堕缘,久悟空为色。泥丸至丹田,盖著半生力。若为鬓与须,白者日加益。陆展馀染方,岂固未全得。老聃生世初,鬅鬙头已白。公白才十年,视聃迟半百。纸帐挂斋中,竹奴攲枕侧。染亦无所施,元方不须觅。或疑白之根,勃窣蟠胸臆。太白缘搜诗,少陵为忧国。根未能中芟,华宁不外茁。根华理固然,抑复容有说。春浅未多温,腊颓有馀冽。纷纷破萼梅,衮衮放花雪。融结上鬓须,愈白愈清绝。少于仁用功,晚以静为德。厌坐广平堂,归住子云宅。卧听儿吟哦,起视孙戏剧。颐间莹生朱,眼底光盎墨。鬓须从白尽,不失寿箕翼。切毋痛著梳,更勿闲事镊。长留与人看,知是老仙伯。曳裾客盈门,我独有诗癖。齿愿与公俱,倒指满千亿。年年赋寿诗,岁岁为贺客。
https://shici.929r.com/shici/6IvFy7NguB.html
江左风流迹已陈,故家馀韵更何人。
云霄浩荡开雏凤,岁月峥嵘逼老椿。
三釜未终身大暮,九泉无憾意长春。
北邙山下重回首,片玉空怀万古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