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聊占水中洲,岂即乘桴逐圣丘。
身与凫飞仍雁集,心能茅靡亦波流。
由来杞梓常先伐,谁谓菰蒲可久留。
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脩竹拟延驺。
生涯聊占水中洲,岂即乘桴逐圣丘。
身与凫飞仍雁集,心能茅靡亦波流。
由来杞梓常先伐,谁谓菰蒲可久留。
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脩竹拟延驺。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题为《次叶致远韵》。诗中的意境和语言都极富特色,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王安石的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
"生涯聊占水中洲"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好像随波逐流地选择一个水中的小岛来暂居。"岂即乘桴逐圣丘" 则透露出诗人追寻古圣先贤之意,仿佛在精神上与他们相契合。
接着 "身与凫飞仍雁集,心能茅靡亦波流" 描述了诗人身体虽然随着鸥鸟(一种水鸟)一起飞翔,与大雁聚集,但内心却像茅草一样轻盈,可以在波涛中自由漂浮。这些意象展示了王安石超脱尘世的哲学思考。
"由来杞梓常先伐,谁谓菰蒲可久留" 表达的是一种对事物无常的感慨。在这里,“杞梓”指的是树枝和树干,而“菰蒲”则是水中植物。诗人通过这些自然界的事物,强调了万事皆无常,不应过于依恋。
最后 "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脩竹拟延驺" 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在山中建造自己的小屋(庐),并没有感到疲倦,反而决定迁移到竹林中去,仿佛要与自然更深层次地结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王安石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以及他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