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续寓台咏怀·其六》
《续寓台咏怀·其六》全文
清 / 易顺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哀郢怀沙死拒秦,平生幽怨楚灵均。

白麟奇木长缨客,紫凤天吴短褐人。

南北恍超风马海,东西愁近杀牛邻。

卜居终在江鱼腹,岁岁三闾占好春。

(0)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屈原的追思与缅怀,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情感与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敬意。首先,“哀郢怀沙死拒秦”一句,直接引用了屈原投江自尽的历史故事,表达了对屈原忠贞不渝、宁死不屈精神的崇敬之情。“平生幽怨楚灵均”,则进一步揭示了屈原一生的悲愤与无奈,将他作为楚国大夫的复杂情感与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描绘。

接下来,“白麟奇木长缨客,紫凤天吴短褐人”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以“白麟”、“奇木”、“长缨客”、“紫凤”、“天吴”、“短褐人”等意象,既是对屈原个人形象的美化,也是对其高尚人格和独特气质的赞美。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学美感,也寓意着屈原虽身处逆境,但其精神之高洁如同白麟、奇木,令人敬仰。

“南北恍超风马海,东西愁近杀牛邻”两句,则通过空间上的对比与情感上的转折,展现了诗人对屈原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一方面,诗人想象屈原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翱翔,另一方面又担心他接近那些残酷无情的人,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最后,“卜居终在江鱼腹,岁岁三闾占好春”两句,以屈原最终选择投江自尽的命运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悲剧结局的感慨。同时,通过“卜居”、“江鱼腹”、“三闾”等词语,既体现了对屈原命运的哀叹,也蕴含了对屈原精神永存的信念。整首诗在对屈原的深情悼念中,融入了对历史、文化、人性的深刻洞察,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易顺鼎

易顺鼎
朝代:清   字:实甫   号:忏绮斋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生辰:1858~1920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
猜你喜欢

文徵明曲港归舟图用画间题者韵

野艇不须收,烟波任拍浮。

得诗缘即景,适性且随流。

山泉雨后生,飞下白云横。

留得匡庐意,青莲策杖行。

凭栏聊极目,灌木绿阴稠。

寄语披蓑者,源中可放舟。

山势倏断续,云容镇滃浮。

漫嫌沙水浅,且自泊孤舟。

(0)

题唐寅山水人物画册十帧·其二骑牛

长松之下野溪滨,牛背居然见若人。

吴趋解元多识古,不知为宁抑为陈。

(0)

静宜园二十八景诗·其十七霞标磴

筑山嗤篑力,结宇喜天成。

踏磴看霞起,披林纳月行。

惟因纡作直,却化险为平。

九折何须比,因之见物情。

(0)

静宜园二十八景诗·其十二香山寺

雁堂传宝界,鹿苑本仙区。

结夏参摩诘,和南礼曼殊。

分茶驰调水,清馔饱伊蒲。

欲拟题新句,寻思色相无。

(0)

静宜园二十八景诗·其七青未了

拳石堪称岱,来青况复同。

川原渺何极,云木望无穷。

社尚怀居易,价疑招远公。

升高应绝顶,不必畏蚕丛。

(0)

孟冬时享太庙礼成有述

祭以时惟孟,尝因节届贞。

肃雍钦陟降,悽怆仰昭明。

元酒于尊荐,嘉粢我簠盛。

露霜无那感,寒暑不禁情。

似觉羹墙见,如闻謦欬声。

礼仪欣告备,绥我假思成。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