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雨山中未煮茶,僧房岑寂闭梅花。
云心逐我俱无迹,草色逢春渐有涯。
林径几时松叶满,洞门何处竹枝斜。
野人持赠青藜杖,欲向吟诗社里誇。
今雨山中未煮茶,僧房岑寂闭梅花。
云心逐我俱无迹,草色逢春渐有涯。
林径几时松叶满,洞门何处竹枝斜。
野人持赠青藜杖,欲向吟诗社里誇。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山中僧舍的静谧与自然之美。首联“今雨山中未煮茶,僧房岑寂闭梅花”以“未煮茶”和“闭梅花”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仿佛山中僧人独享宁静,与世隔绝。接着,“云心逐我俱无迹,草色逢春渐有涯”两句,通过云随心走、草色渐深的景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林径几时松叶满,洞门何处竹枝斜”则将视线转向山林深处,想象着松叶覆盖小径、竹枝斜倚洞口的画面,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最后,“野人持赠青藜杖,欲向吟诗社里誇”以“青藜杖”作为赠礼,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希望在诗社中分享这份美好情感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友情、艺术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石楠花落小池清,独下平桥弄扇行。
蔽日绿阴无觅处,不如归去两三声。
薰风酣绿树,午日思黄鹂。
的的罗窗梦,西邻可得知。
东峰峨龙头,西岭掉其尾。
蜿蜒藏爪鬣,云卧久未起。
谁凭象教力,挂腹千柱启。
重天飞铁凤,宝地按金指。
于今几百年,松柏合抱峙。
悄无车马尘,一径渺云水。
我来亦何事,蜡屐自游徙。
赞公好禅伯,道俗共欢喜。
浮云本无心,锡杖聊壁倚。
借问此山名,其实安所止。
答云苍岑顶,万觞涌清泚。
伊何司蓄泄,神物宜在此。
又言干戈际,流血几万里。
龙胡为自珍,岩洞深伏弭。
笑挹香松槽,漱盥白玉齿。
清风出长啸,月净天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