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冠山椒,下视物不隔。
六合纵心赏,万家穷目力。
髻鬟乌奴翠,衣带嘉陵碧。
霞生白水尾,日没九陇脊。
烟凝朝夕市,尘飞往来驿。
虽复对纷纭,何尝改岑寂。
实兼观风远,非徒选胜适。
巴峡少平田,每苦天宇窄。
及兹伏棂槛,坐瞰南北极。
先君昔乘轺,名题古寺壁。
侍行尚垂髫,孤露今戴白。
读君登临诗,旧游皆历历。
永无膝下欢,终篇涕沾臆。
孤亭冠山椒,下视物不隔。
六合纵心赏,万家穷目力。
髻鬟乌奴翠,衣带嘉陵碧。
霞生白水尾,日没九陇脊。
烟凝朝夕市,尘飞往来驿。
虽复对纷纭,何尝改岑寂。
实兼观风远,非徒选胜适。
巴峡少平田,每苦天宇窄。
及兹伏棂槛,坐瞰南北极。
先君昔乘轺,名题古寺壁。
侍行尚垂髫,孤露今戴白。
读君登临诗,旧游皆历历。
永无膝下欢,终篇涕沾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高处亭子中观赏景色的心境。开篇“孤亭冠山椒,下视物不隔”写出了亭子的高峻和四周的开阔视野,作者可以无遮拦地俯瞰下方的万物。这两句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了亭子之高。
接着,“六合纵心赏,万家穷目力”表达了作者在这广阔的景观中尽情享受,同时也反映出周围居民虽然努力想看个明白,但终究无法企及作者这种高处所得的视野和心境。
“髻鬟乌奴翠,衣带嘉陵碧”则是对亭子周遭自然景观的描写,通过对山水色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
“霞生白水尾,日没九陇脊”一句,诗人借助晚霞和夕阳的意象,勾勒出时间流转和地理轮廓,让读者感受到空间与时间的交织。
“烟凝朝夕市,尘飞往来驿”则描绘了远处市场的繁华和交通要道上的车马劳顿,通过烟和尘的动态,传达了一种生动活跃的社会景象。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虽复对纷纭,何尝改岑寂。实兼观风远,非徒选胜适”表明了诗人虽然身处喧嚣,但内心不为外界所扰乱,保持着一份超然的淡定,注重的是更深层次的风景观赏。
“巴峡少平田,每苦天宇窄”则是对地理环境的一种感慨,表达了对宽广平坦土地的向往,以及对于现实中山峦闭塞、空间狭窄的无奈。
“及兹伏棂槛,坐瞰南北极”一句,又回到了亭子中的景象,诗人在这里沉思,目光所及,无不包含了对远近方位的深长领悟。
“先君昔乘轺,名题古寺壁”则是提及历史上的某位尊者曾经驾车至此,留下墨宝于古老庙宇之中。这一句加深了诗中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衬托出了诗人对过往的缅怀。
“侍行尚垂髫,孤露今戴白”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的感慨。先前的随从如今已不再,而诗人的头发却已经变白,这种对照强化了诗中的怀旧情绪。
“读君登临诗,旧游皆历历”一句,则是提及阅读他人游览此地所留下的诗篇,所有的往事都历历在目,让人感慨万千。
最后,“永无膝下欢,终篇涕沾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无法重现的无限哀伤,以及对于诗章即将结束时的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