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冬过诃林寺净隐方丈》
《初冬过诃林寺净隐方丈》全文
明 / 欧大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故园犹得狎长裾,偶为寻僧过净居。

施食斋前禽乍散,经行坛下树偏疏。

菊花向晚犹堪摘,杮叶经秋尽可书。

且莫攒眉便归去,白莲今日问何如。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冬时节拜访诃林寺净隐方丈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禅意。首句“故园犹得狎长裾”,以“狎”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故乡的亲近感,仿佛在说即使身处他乡,内心仍能感受到那份熟悉的温暖。接着,“偶为寻僧过净居”一句,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净隐方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偶然的、随性的旅行态度。

“施食斋前禽乍散,经行坛下树偏疏。”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营造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施食之后,鸟儿们似乎受到了食物的吸引,纷纷飞散;而经行坛下的树木,在经过秋风的洗礼后,显得更加稀疏,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菊花向晚犹堪摘,柿叶经秋尽可书。”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菊花在傍晚时分依然盛开,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生命力;而柿叶经过秋天的洗礼,不仅没有凋零,反而成为书写诗意的载体。这些细节的描绘,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最后,“且莫攒眉便归去,白莲今日问何如。”诗人以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劝告读者不要急于归去,而是要像他一样,享受当下,探索未知。白莲作为佛教中的圣洁象征,这里被用来启发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冬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欧大任

欧大任
朝代:明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大任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猜你喜欢

枯木竹石

珊瑚老干挂烟萝,萧碧亭亭挺玉柯。

悬想旃檀禅定处,云根春锁绿阴多。

(0)

梅竹二首·其一

姑射仙人弄粉姿,此君相倚绿参差。

啾啾何处飞来鸟,争占春风第一枝。

(0)

兰二首·其二

不同萧艾群,托根在空谷。

花开人不知,风前自芬馥。

(0)

永思堂为季百户赋

青田有客季札孙,风姿玉树涵春云。

少年不独能解武,老大尤喜能攻文。

文武学成人共爱,一朝荐入天府内。

拜官喜列执金吾,淂禄养亲亲不逮。

朝回几度忆故乡,松楸目断云茫茫。

蓼莪掩卷情哽咽,慈乌啼月声凄凉。

每感风木情不已,移淂家山画图里。

常时披阅?遐思,此恨犹如东逝水。

(0)

大淩河

小淩清且浅,大淩莽滔滔。

舆梁尚未成,舟楫亦徒劳。

不若策驽马,聊试涉波涛。

忠信吾所具,执辔何哀号。

秋冬河正涸,深不满一篙。

但得登彼岸,四顾求其曹。

(0)

戊辰春日有怀白阳毕老公祖又赋二律时巳得请归里·其二

望望清齐路未赊,圣恩特许暂还家。

金门渐远三山色,玉洞将开万树花。

似为三朝优大老,岂容一壑卧烟霞。

东山只恐难淹久,会睹新除出御麻。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