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边不见有眠鸥,何处芦花著钓舟。
江浪不须频骇目,野人曾亦久科头。
垂堂我愧千金子,积雪山成万玉楼。
翘首巨卢促归棹,故园桃李不胜秋。
沙边不见有眠鸥,何处芦花著钓舟。
江浪不须频骇目,野人曾亦久科头。
垂堂我愧千金子,积雪山成万玉楼。
翘首巨卢促归棹,故园桃李不胜秋。
这首《江行》由明代诗人林光所作,描绘了江上行舟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
首句“沙边不见有眠鸥”,以鸥鸟的动态反衬出江边的宁静,鸥鸟通常在岸边休息,但此刻却不见踪影,营造了一种空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何处芦花著钓舟”一句,将视线转向远处,芦花飘扬,一叶扁舟隐约可见,画面生动,引人遐想。
“江浪不须频骇目,野人曾亦久科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平静与和谐的向往。江水虽有波澜,但无需惊惧,就像诗人自己一样,经历过生活的风浪,内心已变得平静。这里“野人”指的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泛指那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们。
“垂堂我愧千金子,积雪山成万玉楼。”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财富与物质追求的反思。“垂堂”出自《庄子》,意为靠近屋檐的地方容易被雨水打湿,比喻危险或不利的境地。诗人自谦,表示自己对那些追求千金之财的人感到惭愧,因为真正的价值不应仅限于物质。而“积雪山成万玉楼”则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雪景,象征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与高洁。
最后,“翘首巨卢促归棹,故园桃李不胜秋。”诗人抬头望向远方,心中充满了对归家的渴望。巨卢,可能是指巨大的船只,也可能象征着远方的家园。桃李不胜秋,意味着家园中的桃树和李树在秋天里果实累累,丰收的景象让人感到温馨与满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