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离固多事,贤哲有要领。
一切本仁义,条教日月炳。
邦民用不犯,闭阁自非省。
犹能肖盖公,使我醉清净。
春风花满门,午梦日转影。
先已戒铃下,吏至无辄请。
乱离固多事,贤哲有要领。
一切本仁义,条教日月炳。
邦民用不犯,闭阁自非省。
犹能肖盖公,使我醉清净。
春风花满门,午梦日转影。
先已戒铃下,吏至无辄请。
这首诗是一位文人在自家书房“铃斋”中的感悟与抒情。诗的开篇“乱离固多事,贤哲有要领”表达了对动荡社会的担忧,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智者能够洞察世事、掌握关键的赞赏。“一切本仁义,条教日月炳”则是说到治国理政应以仁义为根本,而教育和教化应当像日月一样明亮而持续。这两句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观点,即强调伦理道德在社会秩序中的基础作用。
“邦民用不犯,闭阁自非省”表达的是只要国民遵循道德,就不会有过错,而诗人自己则是关闭书房之门,独自反思,不为外界所扰。接着的“犹能肖盖公,使我醉清净”中,“盖公”可能指代古代圣贤或理想的人物形象,诗人通过模仿他们的德行来使自己得到心灵上的净化和满足。
“春风花满门,午梦日转影”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春天的风吹拂过,书房门前花开满径,而午后的梦境中,太阳的光影似乎也在移动变化。这些自然景象为诗人带来了宁静和美好的感受。
“先已戒铃下,吏至无辄请”则是说到诗人早已经将书房之门关闭,不再轻易接待来访者,即使是官员到来,也不会随意应邀。这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空间的重视,以及对外界干扰的一种排斥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内心世界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清净、生活平静的心愿,同时也展示了儒家文化中关于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凿石龛像佛,远自齐梁为。
累世导师居,龙象固有仪。
何意入僧室,隆准乃可窥。
当时平僣乱,四海诚福禔。
所嗟攀龙鳞,十九遭焚㱦。
战兢展遗像,目角流千铍。
想见刘宋辈,日侍岂不危。
篝火息夜榻,闻钟逐䢅麋。
朝日草露閒,往读《始兴碑》。
嘅叹阅千古,谁识无成亏。